熊貓是什么時候發現的物種?
它為什么會叫熊貓?
它作為中國特產物種,是怎么被全世界所知曉并喜愛的呢?
或許今天的文章可以給你提供答案哦~~~
“貓熊”出世
? ? ? 1862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在四川考察時,路過一戶農家,發現了掛在墻上的黑白相間的皮毛。李姓主人告訴他,這是及其少見的動物,當地人稱為“花熊”、“白熊”、“食鐵獸”,性情溫和。興奮的阿爾芒認為發現了新物種,他雇傭了一批獵人,經過一個月的搜羅得到了一只“花熊”幼崽。
? ? ? 為了便于攜帶,阿爾芒把它弄死了。同年5月,又捕獲一只,經過仔細觀察,阿爾芒開始喜歡上了這種憨態可掬的動物,并計劃帶往法國。遺憾的是,可愛的動物經不起舟車勞頓,于半路上夭折。阿爾芒把它做成了標本,在法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世界上第一只熊貓標本由此產生。博物館館長米勒經過研究,認為這既不是貓類也不是熊類,屬于嶄新的品種,于是將其命名為“貓熊”。
“熊貓”正式登場
? ? ? “貓熊”的出現引起了世界轟動,無數的西方探險者、投機份子來到中國四川搜捕“貓熊”。這其中就包括了美國總統的兩個兒子,他們在越西縣槍殺了一只“貓熊”并帶到美國。而大部分西方獵人選擇雇傭當地農民實施抓捕,或者直接從當地農家收購。鑒于當時國力孱弱,地方政府對于這類濫捕濫殺行為也無暇阻止,從而導致大量“貓熊”喪生。
? ? ?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展出了“貓熊”標本,當時中文的閱讀習慣是從右往左讀,因此大家都錯把“貓熊”叫做“熊貓”。大家覺得比起“貓熊”,“熊貓”似乎更順口,讀慣了也未嘗不妥,由此往后,“熊貓”稱謂正式登場。
熊貓“萌化”全世界
? ? ? 從1862年至1936年間,沒有一只熊貓活體被運出中國,因為熊貓天生膽小,關在籠子里一般拒絕進食,三五天便會死去。1934年,美國人威廉新婚僅兩周便到中國尋找熊貓,結果病死在上海。他的夫人露絲為了完成丈夫心愿,于1936年與美籍華人楊廷昆結伴去雅安尋找熊貓。聰明的露絲放棄了尋找成年熊貓的計劃,只鎖定熊貓幼崽。11月,他們終于在樹洞里抱出夢寐以求的毛茸茸的小動物----一只凍得發抖的熊貓幼崽。露絲意識到熊貓寶寶不吃竹子只喝奶,也不會像成年熊貓一樣抗拒人類,于是她用奶瓶完成了把熊貓從中國抱到美國的愿望,這只熊貓被取名叫“蘇林”。
? ? ? 當輪船在舊金山靠岸時,美國民眾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緊接著,“蘇林”成為了偶像,各大商家競相推出熊貓形象玩具和象征物,女士們甚至把熊貓印在自己的衣服上。蘇林先是在各大動物園展出,之后住在芝加哥動物園,在芝加哥,僅一個月游客便超過了40萬。露絲將蘇林看作自己的親女兒,可她的成功卻使更多西方人重燃起抓捕活體熊貓的欲望。
? ? ?從1936年到1941年,僅美國就從中國弄走了9只大熊貓,許多熊貓死在去國外的途中。為此,露絲變得無比自責,盡管熊貓為她帶來了豐厚的名利,可她沒有任何欣喜,反而每天借酒消愁,陷入深深的反思。接著,由于缺乏喂養經驗,蘇林客死他鄉,這個消息又給露絲重重的一擊,她的精神徹底垮了。1947年,露絲在酩酊大醉中在一家旅館去世。
結語
? ? ? 熊貓圖案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徽標。在野外,一共有1800余只熊貓,圈養數量達到了600只。私人抓捕熊貓早已被嚴令禁止,破壞熊貓生態環境被視為違法。盡管如此,熊貓仍然沒有走出瀕危的困境,各國為了獲得一只租借的熊貓想盡辦法,絞盡腦汁。
? ? ? 不管在哪個國家,相信人們對于熊貓的尊重和喜愛,也將會讓其永遠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