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早看了篇文章,大概內容是寫孩子小時候喜歡問為什么,比如魚兒為什么身上有鱗,爸爸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孩子一頭霧水,而媽媽則說“就像你游泳要穿衣服一樣,魚鱗就是魚兒的衣服”,孩子聽了則饒有興致的和媽媽聊了起來。對與三四歲的孩子來說,科學的理論過于深奧,也許形象的比如更能讓他很好的了解這個世界。
? ? ? ? 看了也不由地想起兒子小時候也是個“十萬個為什么”,見到什么都喜歡問,而我總是在苦苦思索一個“科學”的答案。無奈知識有限,而那時手機也不像現在這么智能,不方便隨時查閱,以至于每當兒子問完“為什么”,然后看看我為難的樣子,就主動替我解了圍,說“媽媽,是不是不為什么,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而我也如釋重負,趕緊點點頭,現在想想就汗顏。但是后來孩子問問題的次數就少了……
? ? ? ? 所以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大人要做好不同的引導。讓孩子用不同的眼光來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