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其豪
一、研究背景
近期完成了一次卡片分類研究,了解用戶對于教育平臺課程內容的分類認知。11月11日輸出研究方案,11月14日-11月22日開展了課程內容卡片分類項目,總體感覺,這個項目的時間要求較緊,印象深刻的幾點簡要總結如下。
二、項目經歷
1、研究攻略
由于前期未有接觸過卡片分類項目,針對研究方法的桌面研究以及同行交流有助于打開研究思路。在進桌面研究后,和用研團隊成員及同行同學進行了交流,大致了解卡片分類的流程。
??推薦的攻略:http://www.woshipm.com/pd/115413.html
??同行踩的坑:項目執行過程中,最耗時的其實是卡片內容的梳理,在準備卡片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卡片內容能盡可能覆蓋目前網站中的所有SKU,但是卡片數量又不可以太多,太多了用戶分類的難度會太高。
??制定卡片內容建議:和業務方商定卡片內容,得到業務方的認可后,再開展項目。
2、選擇工具:
由于時間緊迫,考慮如何快速輸出研究結果,產生了工具選擇的思考。
(1)線下還是線上測試
??線下測試
制作紙質卡片,讓用戶線下測試。
優點:傳統線下測試可以讓我們直觀地看到用戶分類的過程,對其進行訪談,了解其不明白的卡片內容,難以歸類的卡片內容,以及分類名稱的意思及分類的原因。
缺點:整理分類情況耗時、費勁,還可能出錯。
??線上測試
國外在卡片分類研究這件事上已經比較成熟,設定好用戶分類的卡片,生產鏈接。讓用戶打開鏈接后,可以直接生產結論。
優點:簡單便捷,通過網絡方式實現。
缺點:無法觀察分類過程,一些網站需要付費,很貴。
??最終選擇
雖然給到的時間有限,但是第一次嘗試做卡片分類,希望能真正看到用戶的分類過程,因此選擇了線上工具,但還是通過面對面的方式——拿上電腦,讓用戶在我的電腦上操作,觀察你分類過程,結束后進行訪談。
(2)線上工具的選擇
線上有很多工具,根據看過的攻略和請教同行,我嘗試過的工具有Optimalworkshop和Usabilitest,兩者各有優缺點。
??Optimalworkshop的語言選擇有中文,所以比較方便。但是免費試用版只能30個卡片,且免費測試好像只有10個被試。若要增加卡片內容,付費為每個月166美金,而且前提是要連續每個月付費,單個月費用為199美金。
??Usabilitest的語言選擇沒有中文,若用戶命名的名稱為中文,記錄的結果,都會變成亂碼。但是其有48小時的免費試用,功能完全和正式版相同。且月度費用為24.95美金。
??最終選擇:Usabilitest
語言問題:卡片分類過程中,讓用戶以中文的方式,給分類命名,將結果截圖記錄后,改為拼音再提交。
三、進度掌控的感悟
1、卡片內容
卡片內容敲定需要和四大業務類目負責人敲定,因此可能會耗時。果不其然,四大類目負責人同時在座位的機會基本沒有。但是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請求需求方來組織會議。就這樣一個一個類目負責人聊下來,耗時3天,因為有一個類目負責人出差了。
并且在和四大類目負責人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大家對于該項目的理解和認知,還是需要溝通和交流的。達成共識才能繼續開展,否則沒有意義。
對于時間上,因為是需求方負責約會議時間,所以整個過程的進度需求方能完全感知。在項目時間上的壓力,會比較被分擔一些。同時可以抓緊時間補一補卡片分類項目的攻略。
2、測試執行
卡片分類測試是可用性測試的一種,建議的測試人數為15人。之前以為卡片分類項目的執行會很快速,印象最深刻的是需求方提出需求的時候,我們以為花一天時間在茶水間那的那個白板上抓人測試,就可以一天測完——但實際肯定并非如此。在做研究方案之前,向同行了解到,他們做的一對一卡片分類測試,每一場測試可能也要50分鐘(測試+訪談)。在測試初期,邀請了需求方作為觀察員一起加入了測試,讓大家一起更直觀地看到用戶進行卡片分類的糾結和困惑。這對需求方,對用研,都是有收獲的。因為在結束測試和簡單訪談后,需求方和用研方可以就測試過程中的觀察進行交流,也有不同收獲。
四、不足
1、本次項目在卡片內容準備上,還有待改善。
測試過程中,發現一些卡片內容是一些課程名稱的簡寫,用戶不能立刻理解。其實這在前期準備過程中,是可以盡量避免的。讓用戶清晰明了的卡片內容,也能讓測試結果更加清晰明了。
2、測試形式有待改善。
若再一次涉及卡片分類項目,會嘗試使用焦點小組的形式,提升測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