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馮曉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的名字都被寫在了雪糕棍上!這幾天,小棍可發揮了大作用,那感覺,妙不可言!
作用一:小棍變學具。數學課上,我和孩子們學習《可能性》。這節內容對于他們來講超級簡單。不講,不放心;講,又擔心他們不屑于聽。看著講桌上五顏六色的小棒,計從心中生。告誡他們我要提問了,回答不上來的可要受罰了!我打算從綠色的小棍中抽一個同學回答。話音剛落,聽見下面有個聲音在嘀咕:
“我安全了,怎么也抽不到我!”
“為什么?”
“因為我是橙色的,無論老師怎么抽,一定不會抽到我!”
沒想到,這一石激起千層浪,說話聲此起彼伏,高興的、哀嘆的,幸災樂禍的……呵呵!各種表情盡收眼底!
“我是紅色的,我也是安全的,一定抽不到我!”
“完了,我可能被抽到了!”
“你一定會被抽到嗎?”
“不一定,有可能被抽到,也有可能抽不到,我被抽到的可能性是16分之一!”
還沒開始抽簽提問呢,就把狀況摸的清清楚楚,說的明明白白,特別是“一定”“可能”“有可能”幾個詞語被他們描述的很準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這么被輕松搞定。
既然如此,為了公平起見,抽簽我就都用白色的小棍了!這樣一說,孩子們馬上就正襟危坐了,看來還是擔心幸運女神降臨到自己頭上。
作用二:提問小幫手
數學課堂上的舉手發言孩子們是不懼怕的,科學課堂上就有點發憷了!科學課堂上要回答的問題要么是高難度的、思維含量大的,要么就是以檢查提問為主。對于前者,好多的孩子把自己當成了觀眾席上的看客,后者呢,被提問的同學則視為老師跟他過不去,專門找碴的。自從有了小棍,這些尷尬都沒了!
提問開始了!無須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就在我的手一哆嗦間,他們那神情,聽課時都沒那么專注,當某某同學的名字被念出來時,沒被點到的同學則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身的輕松。沒背過的單獨放,背過的放回原處,所以,“張皓展,高子杰”被再一次抽中時,那一臉的驚詫與其他孩子的幸災樂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本緊張的氣氛因此而破功!這幾個孩子該去買彩票的!哈哈!
其實,小冰棍的作用不僅如此!更多的作用正在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