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系人類命運,以此為夢想并腳踏實地全力以赴的科技創想者與實踐者。
懂得多學科知識(物理學、工程學、航天學、材料學等),懂得商業經營,懂得組織領導,懂得政府關系,懂得市場宣導——幾乎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科技完人與科技狂人,被其員工視為神。在他的體內流淌著他外公自由飛行無畏冒險的血液,也許正是這樣的基因造就了一代硅谷鋼鐵之俠。
人類社會科技文明的發展,正是由這些具有堅定信念的科技狂人所推動,以人類命運為出發點,超越了任何偉大的商業思想。
在他驚心動魄的創業歷程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年輕人的熱情、創意與能力,給予自由與空間,這世界一定是年輕人的。
一、精彩摘要
摘自P216:
SpaceX的做事原則是全情投入你的工作并把事情搞定。等待指導或詳細指示的人將會舉步維艱。習慣得到反饋意見的員工也是一樣。而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告訴馬斯克他的要求是無法實現的。如果有人告訴馬斯克,比如,作動器絕對不可能降到他的心理價位,或者在他確定的截止日期無法造出某個部件?!鞍Bf,'好吧,這個項目跟你無關了,從現在開始我是項目的CEO。在擔任兩家公司CEO的同時,你的工作也由我來做,但我可以完成?!辈剂_根說,“最瘋狂的是馬斯克真的這么做了。每次他解雇了某個人,他都會接替那個人的工作,而無論是什么項目,他都能完成。”
摘自P278:
馬斯克做到了許多競爭對手錯過了或無法實現的創舉,那便是使特斯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特斯拉賣的不僅僅是汽車,而是一種對未來的大膽想象,一種對科技創新的信任感,正如10年前蘋果推出Mac電腦,以及日后的iPod和iPhone產品一樣,除了蘋果狂熱支持者意外的普通消費者也會在買了蘋果產品和下載iTines等蘋果軟件后不可自拔地成為蘋果生態圈里的一份子。
摘自P292:
如果特斯拉真的能夠制造出價格實惠的500英里續航的電動汽車,那么它將實現多年來汽車產業內很多人想做到卻沒能做到的事情。在達成這一目標的同時,特斯拉還將修建一個免費充電站全球網絡,改進汽車的銷售方式并且給汽車技術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這將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上邁出的超前一步。
摘自P296:
盡管如此,馬斯克的終極目標依然是把人類變成一種跨越行星的物種。這個想法在很多人看來很愚蠢,但這無疑是馬斯克存在的理由。馬斯克已經確定,人類的生存取決于能否在另一個星球上建立殖民地,他將奉獻自己的一生來實現這個愿望。
摘自P305:
馬斯克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像在試圖安撫正在侵蝕他每一寸皮膚的憂愁。他看人類皆是自我設限而且身處險境,并想要擺脫這樣的處境。那些在開會時提出錯誤意見的人,或者在工作時犯錯誤的人,都阻礙了他的前進,讓他不得不放慢腳步。他沒有像別人一樣討厭這種人,只是為他們所犯的錯誤感到痛苦。他不是沒有感情,只是覺得自己是唯一一個了解自己的使命時間緊迫的人。他比一般人更加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更沒有寬容心,因為他冒的風險實在太大。員工應該盡最大能力幫助他解決問題,否則就直接滾蛋。
馬斯克對于這種事一向很坦率。他希望別人能夠理解,他不是在商業世界中追求短暫的機會,而是在試著解決那些幾十年來一直困擾他的問題。在我們的對話中,馬斯克一次又一次談到了這一點,強調了他這么多年來對電動汽車和太空的思索。他的行為模式也是這樣。當馬斯克在2014年宣布特斯拉公開其所有專利時,分析師們試圖確定他是不是在作秀或者其中是否隱藏了不明動機或者圈套。但馬斯克的決定就是這么坦率,他希望人們制造并購買電動汽車。馬斯克認為,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此。如果公開特斯拉的專利意味著其他公司能夠更容易地制造出電動汽車,那么這對人類來說是有利的,這些理念應該是免費的。憤世嫉俗的人一定會嘲笑他的觀點,但馬斯克已經計劃好這么做,他在解釋自己的想法時是真誠的,而且極為真誠。
摘自P310:
許多評論家開始覺得他們誤解了馬斯克真正在做的事情,他不應該被看作一個無聊的夢想家。斯米爾這些人看到了描述馬斯克想要登上火星的文章或者電視節目,然后馬上將他歸入太空旅游支持者的隊伍當中。但馬斯克幾乎從未談論過太空旅游的事,他從創立SpaceX的第一天起,只是想要在太空產業中闖出一片天地。如果斯米爾認為波音公司銷售飛機對于美國經濟來說很重要,那么他也應該對SpaceX在商業發射市場中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SpaceX在美國制造產品,給航天技術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也推動了材料和制造技術的發展。不消多說,SpaceX是未來幾十年美國想要和中國一較高下的唯一希望。至于機電一體化設備,SpaceX和特斯拉已經率先將電子、軟件和金屬融合在一起,他們的競爭者們正在努力追趕。馬斯克的所有公司,包括太陽城,已經充分利用了垂直整合方式,把部件的內部控制變成了一項真正的優勢。
摘自P313:
佩奇說,“但埃隆提出了建設一個星際生存社會的想法,因為如果不這樣,人類將會滅絕,這是件令人悲傷的事。我認為這是個十分可行的項目,我們需要適度的資源在火星上建立起一個永久的人類居住地。我只是在證明這一點:這真的是一個很給力的想法?!?/p>
佩奇說:“好的點子在被實現之前,人們總覺得那很瘋狂?!彼诠雀枰苍囍鴳眠@一原則。當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開始疑惑怎么找到一種方法來搜索書籍內部的內容時,他們咨詢的所有專家都認為,不可能把每本書都數字化。于是這兩名谷歌創始人決定進行測試,看看有沒有可能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把書的內容掃描進電腦。結論是可能的,迄今為止,谷歌掃描了幾百萬本書?!拔抑?,對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直覺不是很可靠,”佩奇說,“埃隆對這種事是這么說的:你總是需要從一個問題的首要原則開始著手。它的物理本質是什么?需要花多少時間?需要花多少錢?我要做的話可以便宜多少?你需要一定程度的工程學和物理學知識來判斷什么是可能、有趣的。埃隆的不同尋常之處就在于他知道這一點,并且他還了解商業、組織、領導力和政府問題?!?/p>
二、馬斯克學習經歷
1992年,在加拿大皇后大學學習兩年后,轉而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商業和物理,獲得經濟學學士與物理學學士雙學位。
1995年,到斯坦福大學攻讀材料科學和物理學博士學位,待了兩天就退學了,投身互聯網創業。
三、馬斯克的婚姻
馬斯克與第一任妻子、科幻作家賈斯汀2000年結婚,生育了五個兒子,其中第一個產下不久即因病去世。另外5個,是用試管嬰兒的方式生下的,一個雙胞胎,一個三胞胎。2008年6月馬斯克與賈斯汀離婚。
與英國演員萊莉結過兩次婚,最后都以離婚結束。萊莉和馬斯克2008年相識,2010年結婚,2012年1月第一次離婚;2013年7月復婚,2014年的最后一個月再次簽署了離婚協議。兩人沒有生育。
四、 馬斯克創辦的公司
1、Zip2
1995年與弟弟金巴爾創建Global Link網站(后更名為Zip2),為中小型企業信息上網服務,類似企業黃頁+點評+地圖的結合
引入投資公司后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1999年被康柏3.07億美元收購,馬斯克獲得2200萬美金的第一桶金。也認識到公司控制權的重要性。
2、X.com & PayPal
1999年與另三人共同創建X.com金融初創企業,不久另一家初創公司Confinity成立,其主要產品名為PayPal,并相互競爭。2000年3月兩家公司合并,名為X.com。同年9月,馬斯克被公司董事會取締CEO,2001年6月更名為PayPal,馬斯克是其最大股東。2002年7月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馬斯克獲得約1億美元。
3、SpaceX
2002年6月創建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獵鷹1號火箭——2006年3月24日第一次正式發射失敗,2007年3月15日再次發射依然失敗,2008年8月2日第三次發射失敗,2008年9月28日第四次發射成功。
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完成了此次壯舉,進入了軌道。500個人花費了6年時間——比馬斯克原計劃多了四年半,終于創造了這個現代科學和商業的奇跡。
2008年12月23日,SpaceX成為NASA為國際空間站的供應商,12次運輸費用16億美元,拯救了SpaceX和特斯拉的財務危機。
獵鷹5號火箭——此火箭型號最終被取消。
獵鷹9號火箭——是航空領域的“蘋果筆記本電腦”,2016年4月9日凌晨4時52分,SpaceX公司終于成功在大西洋上回收獵鷹9號一級火箭,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海上實現火箭回收。
龍飛船——為太空站運輸貨物和人的太空運輸船,2012年5月31日,“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后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發射回收技術的只有四個: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有埃隆·馬斯克。
SpaceX每次的發射費用為6000萬美元,比歐洲和日本的收費低得多,甚至比俄羅斯和中國的收費還要低。
SpaceX目前在開發火星運輸系統,SpaceX的根本目標一直是創造在火星生活所需的技術。
4、Tesla
2004年艾伯哈德和塔彭寧聯合創建特斯拉,尋找投資者,馬斯克以650萬美元投資特斯拉并成為最大股東與董事長,后來又從艾伯哈德和塔彭寧手中獲得公司控制權,2007出任CEO。2010年6月,Tesla在納斯達克上市,成功完成IPO,凈募集資金約1.84億美元,上市后,馬斯克在帳面上賺了6億3千萬美元。Tesla成為自1956年福特汽車IPO以來第一家上市的美國汽車制造商,也是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制造商。
第一輛車為Roadster,是全球首款量產版電動敞篷跑車,最初采用蓮花底盤,最初計劃2006年初量產交貨,延遲到2008年,從2008年面世到2012年停產,一共銷售了2250輛左右。
第二輛車為Model S,電動轎跑車,于2012年開始量產交車。
第三輛車為Model X,電動7座運動多功能車,2012年2月發表,2015年9月開始交車。擁有獨特的鷹翼門。
第四輛車為Model 3,入門級電動轎車,預計在2017年底交車。
5、SolarCity
SolarCity太陽能安裝公司于2006年由馬斯克的堂兄弟創立,創意來源于馬斯克,馬斯克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
SolarCity是全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安裝與發電公司,2012年1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2016年11月Tesla26億美元收購SolarCity,成為特斯拉旗下子公司,目標是打造世界最大的再新能源公司。
6、Hyperloop超級高鐵
2013年8月12日馬斯克提出一種連接洛杉磯地區和舊金山灣區的一種名為“Hyperloop”的新形交通概念。這是一個假想的亞音速浮空列車系統,由西爾馬(洛杉磯北部的一個區)起,連接到海沃德(舊金山以東),綿延約,乘客理論上能在30分鐘內跨越約350英里(560公里)的距離,這甚至比商用飛機的速度更快。該系統是建議使用一個局部真空的管度系統承載膠囊型的列車,大大減低空氣阻力,所以它理論上列車能用相對低的功率高速行駛。因為它的低功率,有人提議完全依靠太陽能為系統提供動力。
7、OpenAI
2015年Elon Musk和科技孵化器Y Combinator的掌門人Sam Altman以及Brockman,成立非盈利性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Musk、Altman和OpenAI的目標是將那些可能會成為21世紀最具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術免費共享給所有人。Brockman、Altman和Musk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推動開放的理念,他們不希望人工智能的未來被少數幾家大公司所控制。
Musk和Altman擔心,如果人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做一些好事,那么他們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去干壞事。Musk和Altman并不是唯一有這種擔憂的人。不過他們同時認為,與邪惡人工智能斗爭的最好方式不是限制人工智能的接入和使用,而是更廣泛地推廣它。這也是Musk和Altman能夠吸引一批年輕聰明的理想主義者加入OpenAI這個新項目的原因之一。
OpenAI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批人工智能軟件Gym,它是一個利用“增強學習”技術來開發人工系統的工具包。增強學習是很多科技成果的核心技術,Google在前段時間人機大戰里的功臣AlphaGo的核心技術正是增強學習。有了Gym這個工具包,你可以開發新一代機器人系統、玩Atari游戲,當然也可以和Google一樣開發下圍棋的系統。
8、Neurallink
2017年4月馬斯克成立Neuralink腦機接口公司。
目前人類大腦分為兩層: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前者用于控制情緒、長期的記憶和行為等;后者處理復雜思想、推理和長期規劃。馬斯克則希望他的大腦接口成為第三層,對前兩者進行補充。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數字化的第三層,因為我們有計算機有手機有應用程序……我認為,現在人類已經算是“賽博格”(Cybrog)了,只是一般人很難接受這種觀點……如果你不帶手機出門,其實就像失去四肢一樣。我認為,人們已經和他們的手機筆記本,以及各種應用程序融合了。
Tim Urban在采訪后說:
“在與Neurallink交流六周后,我確信它在工程難度與想像力上都超越了特斯拉與SpaceX。因為那兩家公司重新定義了未來人類會做什么,而Neuralink則是要定義未來人類是什么。”
——記于2017.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