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讀者的留言說的很好:“能夠遇到貴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鏡子。”你自己是貴人,生活這面鏡子就能幫你找到更多的貴人。
遇到貴人從來就不是我們的目的、相反,成為貴人倒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即使你運氣差到一個貴人都沒遇上,你也已經成長起來,并且發現,你已經成為了自己的貴人。而這位貴人不會輕易離你而去,更不會讓你失望。
做對的事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的多。做錯了事情,效率越高越可怕;做對了事情,即使慢慢悠悠,只要終于完成,收獲一樣巨大。
你看,越是樸素的道理,越是永恒。過去存在,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出意外的話它們在未來也一樣會成立。這樣的道理其實是漫天飛舞的,比如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之類的,你想想,這說的多有道理呀!再比如,小時候學的一篇古文賣油翁說,“無它,手熟爾”,這和今天人們討論的精進和一萬小時定律本質上有什么區別嗎?只不過很多人從來沒有重視過它們,不重視它們的原因,無非是從未想過自己需要預測未來而已。
有時候能夠改變我們的,可能不是什么所謂的大道理,或者特別高深的方法。一個簡單的技巧,如果能幫你糾正以往錯誤的觀念,可能就足以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比如把“失敗”改成“暫時不成功”,把“討厭”改成“還沒喜歡上”。
這些小技巧、小方法貌似不起眼,但如果能利用它把腦子里阻礙你成長的那些概念屏蔽掉,無疑能夠大大增加你遇到貴人的可能性。
我無法想象一個時常因為失敗而氣餒的人能夠一路堅持往前走;一個討厭這討厭那的人能夠心平氣和的面對負面反饋。
? 以下是李笑來總結的一些原則:
1. 樂觀的人更容易成為他人的貴人;
2. 貴人更容易遇到貴人;
3. 能幫助他人進步的才是真正的貴人;
4. 優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5. 樂于分享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6. 不給他人制造負擔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7. 不恥于求助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8. 求助的時候不宜僅用金錢作為回報,幫助他人的時候不宜收取金錢回報;
9. 貴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過是自顧自的牛,貴人不一樣,她們常常“以和為貴”,更懂得“獨貴貴不如眾貴貴”;
10. 很多時候,人們的成功,源自于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過來,若是有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人成功,那么此人很難獲得所謂的“貴人相助”;
11. 正在做正確事情的人,更容易活的貴人相助,所謂得道多助,說的就是這個;活在未來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因為別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來。
所以你看,只要你真的理解這其中的機理,蒼天作證,你在未來就是能夠不斷遇到各種各樣的貴人,你就是會不斷有各式各樣的意外好運——雖然不是明天,不一定是明年,但,三五年之內,你一定有所體會。可惜,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人連三五個月都等不及。。。大多數人就是沒有“思考長遠,耐心驗證,小心總結提煉”的能力。
? ?不過,這背后有個深刻的道理值得單獨說道說道。大多數人對于求助這個概念有著極為深刻的誤解。把求助當作一個低聲下氣、卑躬屈膝脅肩諂笑的行為——那不是求助,那是乞討。若是你的腦子(操作系統)把求助理解成這樣,你就是把自己等同于乞丐,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不會得到什么好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理解一個概念,不光要知道它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它不是什么。
比如向人求助不等于麻煩別人,反過來別人向你求助,也未必是找你麻煩。幫助他人從來不是你輸我贏,而是一個共同進步的過程。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會有人不怕麻煩的幫助別人。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是受益者,甚至是更大的獲益者。
當然,如果你只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節省自己的金錢,而一味的去尋找他人幫助,那你這是在“占便宜”而不是在“求助”。
分清楚“求助”、“乞討”、“添麻煩”、“占便宜”之間的區別,就離正確的概念不遠了。
? ? ?事實上,求助是一種交易。不僅如此,他還是一種更為隱蔽卻意義巨大的交易。貴人之所以愿意幫你,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你的價值,要么這種價值幫助他確立自己的價值,要么這種價值讓他看到未來的某種可能性,盡管并不確定。所以,若是你自己做過“貴人”,你一定早就明白那個別人肯定不理解的道理:
? ? ?在你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間,你已經得到了自然的回報;這也很可能是你樂于相助的根本原因。
? ? ?每個人都生活在價值交換和價值集群之中(這個世界越來越像是一個徹底的大市場),所有的聰明人都會為自己做兩件事:儲備人際價值、到人際價值高的地方去扎堆。這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從這個角度望過去,求助根本就不是討好的藝術,而是正確展示自我價值的藝術。仔細想想,如何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夠吸引貴人的個體?換歌說法,這不僅是善于求助,甚至是“自動吸引各種各樣的幫助”,這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根本。
當我們還沒有什么能力回報貴人時,每個人都會覺得欠了不少人情。短時間內,沒人能輕易擺脫這個窘境。不過我們已經學會了一些緩解這種焦慮的小技巧。
如果你認為求助不是欠人情,而是做交易,只不過每筆交易不是即時兌現的,那你就有機會跳出這種所謂的人情束縛,轉而更加關注自己的成長。
所以與其擔心自己還不上人情,倒不如加上一個“暫時”,來幫自己擺脫這種糾結。我只是暫時能力不足,暫時資源有限而已。我相信只要大方向沒有錯,到時候一定可以幫助到當初的那些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