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關系,我調任過許多崗位,也多次作為“救火隊員”,啃過許多難啃的“硬骨頭”,與幫我一道攻堅克難的兄弟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最近一段時間,機構改革如火如荼,幾個曾經的“得力干將”不約而同地打電話給我,吐槽挨“批”的心情。原來,改革進行中的單位,工作繁忙而且事事緊急,領導免不了就有心情急燥的時候,不知覺中有的話就說的重了一些。
他們吐槽的領導,大多是我們一起啃“硬骨頭”的好戰友,是我曾經的左膀右臂,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敢作敢為,為人厚道,勤奮敬業,尤其是古道熱腸,樂于助人,關愛部屬。
我熟悉這些兄弟,也理解被他們吐槽的領導。我對他們每個人都說了同樣的一句話:感謝為難我們的人,是他們讓我們成長。
不是么?
小的時候,當我們摔倒了,趴地大哭,渴望著爸媽把我們抱起來安撫,可是爸爸卻威嚴地要求我們自己爬起來,而且還不許我們哭。從此我們養成了獨自承擔困難和結果的習慣。
長大一點,爸媽開始教我們洗自己的襪子,刷自已的碗筷,疊自己的被子,收拾自己的房間。雖然我們常常弄得一地狼籍,但他們絲毫也不心軟。這樣,我們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再大一點,我們上學了,完不成作業老師罰站,課堂不守紀律老師叫家長,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刺兒得我們直哭,我們哪一個不對老師又敬又“恨”?可是,卻是老師教會了我們學習,傳授了我們知識。
出了校門,走進社會,我們找工作養活自己,大多數人上的第一堂課便是如何面對被拒絕。被拒絕的多了,我們才學會反思自己,才發現自己身上的短板,才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和適合自己的飯碗。
工作中,沒有哪個領導和老板能總能原諒我們的差錯,這不原諒其實就是催化劑,促我們改良,促我們前進,促我們成長。當我們不再渴求需要得到原諒的時候,我們就成熟了。
溫室里培育的鮮花,沒有經過風雨的洗禮,它們的美麗彌透著嬌寵的氣息。一旦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即便是新主人精心呵護,一般也都要經歷一段艱苦的返青,才能重新綻放美麗。這返青的過程,就是去嬌寵,求新生。
一位鉗工朋友常常說起帶他實習的師傅,每次說到師傅都是一臉的敬意。他說跟師傅實習的那一年,他不知挨了師傅多少回罵,不知被師傅用板手敲了多少回手背,不知背地里偷偷抹了多少回眼淚。那時的他也曾恨恨地恨過師傅,罵過師傅,但他現在卻非常感激師傅,是師傅的責罵讓他變得更加勤奮,是師傅的敲打讓他的技術突飛猛進,是師傅的嚴苛讓他改掉了自身的一切壞毛病。最后,師傅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言傳身教了7年。是師傅不斷的為難,成就了他現在省級“能工巧匠”的榮譽。
我也非常感恩一個人。在我38歲那一年,他成為了我的大boss,直接領導了我5年,如今他己退休,但我時刻感恩著他,自認是他的門生,更愿以他的學生自居。他交給我的幾乎都是無法完成的工作,他給我定的幾乎都是不能達到的標準,他讓我看的幾乎都是沒有時間能看完的書。整整5年,我如同經歷了人間煉獄一般。期間,我2次得到提升,3次執掌重要崗位,總算不辱使命,在不惑之年贏得了新生。
沒有誰會愿意去為難別人,也沒有哪個領導和老板愿意為難自己的部屬,更沒有哪一個父母愿意為難自已的孩子,他們一定有自己的不得已,他們有自己的責任,他們還有無私的愛。
是他們的為難,成就了我們。
我們可以吐槽他們,但是,我們不能責怪他們。
我們要感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