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堂在放小小的焰火》是接觸喬葉的第一本書,里面收錄了喬葉的10篇短篇,和1篇中篇小說,這些小說都有一個共同點,透著一種歡喜,而在歡喜的更深處,是一種冷漠的凄涼。那凄涼就如同這本書的題目一樣,隱忍過,絢爛過,而后又終歸沉寂。
婚姻的內核,盡是糜爛的苦果
婚姻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當然也不排除有好的樣子,可是那一絲一縷的矛盾、掙扎,情感的糾葛、變遷卻都在這部書里,被剝離得一絲不掛。
小說的第一篇就很驚艷,《黃金時間》,它似乎寫出了很多被困在婚姻里的女性,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體面地不留痕跡地無罪地,殺死自己的丈夫。
從相識,到相知,到相愛,再到走入絕境,喬葉僅用一個簡單而透徹的“我想讓他死”,便明明白白表達出了一個被困在婚姻里的女性,內心深處全部的煎熬與絕望。她殺了人,殺了幾十年與她同床共枕的人,可我們卻絲毫不會感覺到她的可憎,只是覺得,凄涼而無奈。
就如同,那劃過夜空的焰火,美麗,熱鬧,卻終究淹沒在了死一般寂靜而寬廣的黑夜里。
那永不綿絕的黑夜,就是那不幸的婚姻。
人人都頂著一張好看的臉,擁著一顆破碎的心
那些個美麗的女人,究竟是怎樣成長起來的?你知道的,我說的不僅僅是先天的美麗,而是那后天的,經過鍛造而成的優雅、隱忍、淡定與從容。這些品質就像是她們從塵世間拿來的光鮮的保護衣,罩在自己的身上,遮住自己的臉,當這萬事萬物向其露出丑態的時候,讓她們還能堅挺地站在那,得以優雅地應對。
在這本書里,我終于看清,拼接起那一層層保護衣的,是一片片破碎的心。
很心疼那個姑娘,《普通話》里的姑娘,《輪椅》里的姑娘,還有《紫薔薇影樓》里的姑娘。那些個姑娘,美麗地承受著來自世間的蒼涼。她們努力遮掩自己不光彩的過去,又或者可能不光彩的未來,憑借她們的美麗與優雅,去贏得這世間的尊重。但那些所謂的“不光彩”就像是一道賴在身上不走的傷疤,總要被人揭開,把玩,戲弄,然后再踩在腳下。可她們并不難過,她們只是把那一片片碎掉的心,再撿起來,貼到自己的衣服外面,多加一層保護膜罷了。
我們總要認清,這世界不會因為我們足夠努力,就忘記我們的過去,抹滅我們的不堪。但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終有一日,堅挺地站在他的面前,嘲笑他,就如同他當初嘲笑我們自己。
只是那心,再碎一次就好,那外衣,再厚一點就好。
世故的表象里,大多摻和著隱忍的苦痛
人活一世,總有些身不由己的時候,身不由己地世故,身不由己地庸俗,身不由己地愛,身不由己地恨……在這一連串的身不由己里,我們希望得到的,不過是世界的肯定,不過是能投身在這群體中,不至于讓自己看起來,那么凄涼和孤獨。就單單為了這,我們需要放棄很多,放棄尊嚴,放棄所愛,去承受隱忍的苦痛。
在喬葉的這本書里,有好幾個故事都給了我這樣的感受,《擁抱至死》、《解決》、《像天堂在放小小的焰火》、《扇子的故事》……在這些故事里,被人世攪得不得安生的人們,總能夠圓滑世故地應對每一個社會的責難,但夜深人靜的時候,卻也總是禁不住回想起,自己為此而付出的代價,以及那些欠下的愛。
欠妻兒的愛,欠那未成名的情人的愛,欠那個被自己親手推倒的恩師的愛……在這種愛里,糾纏著一種讓人不堪面對的苦痛,攪得人夜夜不得安生。可是他們都知道,或者至少以后會知道,該怎樣去償還這些欠下的債。
我們身不由己的時候太多,為了道義也好,規則也好,而這一切,終究只有在我們死后,才會得以安寧。
喬葉的小說很有吸引力,她選擇的故事也都很有趣,通讀下來,幾乎每一篇都讓人印象深刻,哪怕那行文構思看上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卻能隱隱讓人感動,甚至被她說服。她讓她筆下的人物,經歷了一段又一段心路上的蛻變,那蛻變來源于她對人世的敏感,她細致入微的觀察,也來源于我們每個人的經歷。
我們總能在這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里,找到自己蛻變的影子,繼而明白,“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