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時,看到有朋友說,通宵一口氣讀《解憂雜貨店》,夜不能寐。我很好奇是怎能的情感交融才讓異國之作令己難安?
不曾想,自己在咣咣當當的火車上讀完,也失神良久。
這本推理小說正如序言所說,沒有謀殺,也沒有警探,甚至連惡人也沒有便完成了一個精妙的推理故事。幾個正在經歷殘酷青春做小偷的少年,在一次偷竊當中,誤入了時空穿越區,不知不覺開始用這個時代已知惡心信息幫助過去的人解決大大小小的人生煩惱。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他們自己也得到了治愈,開啟了發亮的人生。
這部推理小說最成功的懸疑設定之一是:人們究竟愿意相信不可知的命運,還是更信賴自己的判斷和努力?如果真有上帝在你的面前預言了你的命運,你是選擇被動接受,從此隨心所欲,任命而去,還是會不信命地抗爭,接受不能改變,改變不能接受的?
人性通常會選擇在自己兩難時聽從別人的安排,這樣懶惰的做法卻有個再理直氣壯不過的借口:如果事后驗證出錯了,還可以推諉給別人,自己不用承擔責任。比如,最簡單朋友一起吃飯,讓你一人拿主意,他說隨便,朋友定了菜,一吃,味兒差,這人便可挑剔對方的選擇。聽別人的安排,省心又輕松,何樂不為?
但這本書中的人物之所以動人,就在于他們選擇了“運”自己的“命”。明明得到了雖然他們不知道但是肯定是正確的解憂答復,但他們卻沒有甘于無形之手的安排,而是忠于自己的情感和現狀,對所謂的“預言”和“命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人最幸運的,并不是有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陪伴左右,以保證所有決策無虞,最幸運的是有機會活出真的自我。有人幫自己提建議固然很好,但最終怎樣做,還是看自己。同樣,知道或者不知道,相信或者不信自己的命運,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勇于做事情,勇于改變的擔當。
我尤其注重這個問題是因為身為老師,實在看到了太多相似情況出現在學生身上。有的學生問,老師,我努力到這一步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努力才能進步,我給出建議后,根據觀察,發現有的的確有進步,有的卻不是。沒有進步的同學總是用驚人相似的說辭來解釋:老師,我覺得我跟XXX不一樣,他能自律,我做不到,他能突破自我,我覺得這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所以我非常擔心這類學生:他明明知道自己有不足,卻缺乏改變的勇氣,非但只甘于現狀,并且非常相信這已經是能力的極限。無論讓人怎么鼓勵、怎么給建議、怎么督促實施,他都始終以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人和人的努力程度和努力結果也是不用的為借口,拒絕做超出自己“命運”的努力。
可是孩子,命縱然是固定的,但也只是部分固定的啊,比如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地點和父母,這是命里有的,不能選擇的。但“命”字后面還有一個“運”字,“運”是走字旁,命里還有一部分是像天上的云一樣,可以走,可以合理運轉的。
比如我自己愛跑步,現在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但根源卻是為了治療腿疾。小時候醫生打針打錯了神經,所以一度右腿不會走路,幾經周折勉強可行步之后,父母替我做了進行長跑訓練的決定。
現在想來,根本不記得一開始跑步時是否覺得很累,還是很快樂。但直到目前,跑步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想這就是改變命的一次努力。當時省醫院的主治醫生斷言我的情況只能進行物理牽引,但仍不能避免肌肉萎縮。可這么多年跑下來,努力堅持下來,我甚至能參加校長跑隊和女子籃球隊,醫生所說的“命”,不也在我的努力下,一點點改變了嗎?
命運不會特別優待某個人,在出生上占優勢的人固然有,不需要努力便能成功的人,也有,但命定的幸運兒畢竟少之又少。在“努力”上,只有人主觀的情愿之分,卻沒有上天注定一說。也許努力會失敗,但不努力,一定會失敗。也許看似相同的努力,卻得不到同等的成績回報,是因為過去的努力程度不一樣。努力的過程,其實就是獲勝的過程,你最終得到了什么,有時是看得見的成績進步,有時卻是別人無法及時察覺的成長。
學習,這件事,歸根結底,是自己的事,父母、老師用心再多,也是外因。
成長,其實也如此。聽別人的建議,看再多的書,行再遠的路,最終肯讓自己的心為之一動的,還是自己。
命運,更是如此。命里不能動的部分,由它去,可以“運”的部分,怎么運,全看自己。
祝你擁有勇氣,改變自己命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