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
? ? ? ?人大約都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拿開會舉例,如果全員大會,只是領導在上面發言總結,我會昏昏沉沉的,覺得這就是走形式,滿足領導的演講欲,沒有實質性的作用。但是如果哪次,要求全員挨個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時候,我會豎起耳朵,全神貫注的傾聽別人的發言,并且絞盡腦汁的總結自己的看法。
? ? ? ?再比如我們群每天的晨讀讀后感,如果沒有讀后感這一要求,我可能看過小短文之后,看完就拋之腦后忘掉了,但是因為要寫讀后感,所以每次我都會很認真的去看,去領悟。即使寫不出,也會逼自己寫下第一句話,然后慢慢找感覺。
? ? ? ?所以,營造參與感,能更好的調動對方的情緒和責任感。這樣相比灌輸式的做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錯位
拿親情來說,我一個女孩子,這么些年在外面,從在外面讀書開始,我媽每年給我主動打電話的原因必有一個:教師證報名開始了,公務員報名開始了,事業編報名開始了……這些年我一直和她周旋。她不希望我在外面那么累,覺得女孩子能在家有個穩定的工作,安安穩穩的過一生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我不希望一眼就看到老了的樣子,希望能在外面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即使最后奮斗的結果不盡人意,我也愿意承擔一切后果。所以這些年,我覺得她是拿親情綁架我,她覺得我太野,不服管教。但是這幾年慢慢的周旋,她雖然不舍女兒一人在外面,但是也漸漸接受我不愿意回頭的現實了。而我隨著年紀增長,也開始站在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兒行千里母擔憂,所以我一人在外面,盡量保護好自己,經常和她通電話,有空多回家,彌補不在身邊陪伴的缺憾。
很多矛盾的來源,是因為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然后拿自己的想法去綁架對方。親情如此,愛情友情亦然。“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你還要我怎樣”這就是我們為什么經常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對方。
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學會錯位思考,多溝通,多了解一下對方的想法。不要再親情愛情友情綁架了。
破例
中國人因為沒有信仰,所以大都無所畏懼。信仰這個東西,讓人挺怕的,它讓你心有所畏,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不能做的絕不逾越一步。再退一步說,就是個人原則,做人的底線問題。“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大抵就是這個道理。底線一旦被打破,輕而易得的甜處會讓人忍不住不斷降低自己的底線。
自律帶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