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不平等,繼而工作不平等,最終人生不平等,連死的尊嚴去都參差不等。
今天來說說工作。
工作量與工作報酬不成正比。
一、決策層
具體某項事件而言,處于決策中心的人,工作量相對較少,只需下一個決策,下面繁冗復雜的程序都由決策以下的員工執行層完成。
而這是否構成了工作的不平等性?付出的勞動力和得到的報酬不同。
顯而易見,在這方面是相對公平的。新人或者說能力不足的人,經驗和思考都不夠廣闊和深思熟慮。不能把握整體框架不能對群體行為負責任,更適合做一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先鋒。看起來工作量滿滿的行事讓自己充滿成就感,并不需要對一切錯誤決策否認自己的工作。等到積累一定經驗和得到個人城長,足以進入決策層的時候。就可以和他們一樣,下一個火箭上天的指令。至于火箭怎么造,怎么飛上天,那是你們的事。而等你上了這層,就會發現,你所承受的,所做所想的,更多更重更壓抑。得到的,自然也更豐富多彩。
二、油頭的人,容易得到更少的工作量,更多的薪酬。
熟諳厚黑學,馬屁學的人,都更容易獲得與工作量不相匹配的薪酬。以及,更多同事的白眼和背后的多舌。
那這是否平等呢?
很難說。似乎是不平等的。但的確他們充當了社會的味精,填補了枯燥的生活環境,承受了其他人的白眼,承包了一生的壞名氣。他們當然值得被這么對待。對自身而言,這可能恰恰是一種公平。
三、工作團隊集體中,嫉妒比自己強,拿更多薪酬的人。這種妒忌是人之常情卻最是無本之木無水之源。而恰好,大部分這樣的人都沒有上進和更加的努力。只是日復一日的嘆息,墮落,嫉妒,再嘆息……
我們想做一決策者,而大部分我們能通過努力成為二通過層層努力沖刺到主導決策群。最后希望你我都不是三無為的嫉妒者。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雖然同學的朋友圈每次都能引來我的不適感,但的確,我們的差異在于層次不同,努力程度不同。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