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兒子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拼音拼讀卷,每天5遍。
第一天讀的時候,我們從早上讀到中午一點多鐘才讀了三遍,第一遍用了一個多小時,期間斷斷續續,各種不會,各種狀況,各種錯亂,各種情緒,兒子多次要放棄,而我也多次在崩潰的邊緣。
我覺得我說得已經很清楚,為什么剛剛說完兒子就把“pu”讀成“bu”,把“mu”讀成“fu”……。盡管老師已經打過預防針,提前告訴我們孩子可能出現的錯誤拼讀,可真正帶著孩子讀起來時才發現,對于初學的孩子短時間做集中拼讀有多難,而對于我接受這件事情本身難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早已忘記自己當初學拼音時的情景,反正不需要家人的任何幫助,正因為如此,腦海中一遍遍地冒出一個想法,兒子這是遺傳了誰?!是不是我親生的?
中午吃飯休息玩耍后,我們再次回到書桌旁拼讀。兒子非常不情愿,依然被我帶到了書桌前。所幸,第四遍和第五遍已經快了很多,我把每次記錄的時間給他看,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相比較他自己,已經熟練很多,準確率也有一些提高,情緒自然也好很多。
兒子在努力學習,進步很明顯。我也在努力克服陪伴中的情緒。讀完后兒子對我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想想自己沒有因為他一遍遍地讀錯而發火,不得不為自己點個贊。真心話,沒有情緒是假的,只是感覺狀態不好,很有可能出現口不擇言時,趕緊離開現場。火滅啦再過來陪伴,繼續攻克難關。
再次感悟:學習就是不斷練習,練習中提煉關鍵點,尋找規律,而不是單純地記憶。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慢功夫吧。事實也證明,前三遍的慢功夫是值得的。
總之,兒子遇到的學習困難,是他和我共同成長的契機,他明白了學習需要不斷練習,而我有機會了解情緒的源頭(腦海中一閃而過的想法),有機會完整體驗情緒的起伏。我們都是在困難與錯誤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