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實的生活就像是一家醫院,每個人都疲于更換自己的病床。”
? ? ? 旅行其實是一個很私人的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身為旅行者我們也會意識到旅行的過程以及最終體驗是有層次分別的。而阿蘭·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這本書無疑劃分出了旅行的等級,但作者并非高談闊論,對各種旅行形式大加品評,劃分等級尊卑,而是用隨筆的方式細數自己在旅行中的見聞,每一個小章節都有特定的地點,作者運用他優美的文筆和淵博的素養,選取與場景相關的名人進行回溯,并欣喜地稱這些人為導游。
? ? ? ?全書兩百四十多頁,文章短小精煉,因為是隨筆,各章節之間獨立而又統一于主題,即使只有十分鐘也夠你看完一個小章節。盡管如此方便于讀者,但作家和作品的魅力卻不容因此而忽視。
? ? ? ? 正如余秋雨在推薦序中道,《旅行的藝術》展示了一種有關生命和環境廝磨的精神層面,因此也讓我們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級。這本書就是講述這些高貴靈魂與自己所遇環境之間的對話,不時穿插著作者不留痕跡而又頗具洞穿力的哲思,不僅這些高貴的靈魂,還有我們,一起在這種對話中徘徊,思考。
? ? ? ?全書共分為5個部分,分別應對著我們一趟旅行的整個過程:出發——動機——風景——藝術——回歸。每一個部分下都有與本章節相聯系的內容說明。
? ?出發
? ? ?Ⅰ對旅行的期待
? ? ? ?實地的旅行同我們對它的期待是有差異的,這一點我們并不陌生。作者發現在某種意義上,期待和回憶一樣,是一種簡化和剪輯現實的工具。我們會在想象中將目的地的美好加以放大,而忽略它的缺陷,這就是我們差異的來源。
? ? ? ?同樣在旅行過程中,不是美食美景愉悅了我們的心情,而是我們的心情放大了美食美景帶給我們的愉悅感。正如本書中,作者在與女友吵架過后,完美的天氣和海灘燒烤并不能引起他的興趣,反而使他羞恥不悅,無心賞玩,在問題解決之后他才收拾心情重新回到對這些美食美景的享受中。由此作者認為,構成幸福的關鍵因素并非是物質的或審美的,而永遠是心理上的。但我們很多時候心里確是處于一個焦慮狀態,對未知和未來充滿了恐慌。
? ? ? ? 關于旅行,作者總結道“在任何地方,實際的經歷往往是,我們所想見到的總是在我們所能見到的現實場景中變得平庸和黯淡,因為我們焦慮將來而不能專注于現在,而且我們對美的欣賞還受制于復雜的物質需要和心理欲求。”
? ? ?Ⅱ旅行中的特定場所
? ? ? 波德萊爾說“現實的生活就像是一家醫院,每個人都疲于更換自己的病床。”對于旅行者來說,目的地其實并不重要,我們真正的愿望其實是想離開現在的地方,從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對現實生活世界的一種逃離,借此達到對自我的救贖。如波德萊爾最后總結的那樣“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只要他在我現在的世界之外!”
? ? ? 目的地既然不重要,那么它既可以是秀美的沙灘湖泊,也可以是壯美的名山大川,當然也可以是旅館、火車、加油站、高速公路等。這些是霍珀畫作中經常出現的地點。這些作品中,孤獨是最經常出現的主題,作品中的人物好像與周圍的世界保持疏離。這些地方不容忽略,它可以使我們發掘出更多關于旅行的樂趣和秘密。
? ? ?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有地方比在行進中的飛機、輪船和火車上更容易讓人傾聽到內心的聲音。宏闊的思考常常需要壯闊的景觀,而新的觀點往往也產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動景觀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頓的內心求索可以不斷深進。
? ?動機
? ? ?Ⅲ異國情調
? ? ? ?旅行的動機之一就是異國情調,而所謂異國情調就是我們在異域發現的,在本國苦求而不得的東西。
? ? ?Ⅳ好奇心
? ? ? ? 好奇心是對事物的發現。
? ? ? ? “當旅游指南對一個景點贊賞有加時,它無形中產生一股壓力,迫使讀者接受其權威性,締造一股熱忱,至于景點會使游客感受到沉默、幸福還是興致勃勃,它則毫不關心。”
? ? ? ? “旅行的一個危險是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錯誤。正如缺乏一條鏈子將珠子串成項鏈一樣,我們所接納的新訊息會變得毫無價值,并且雜亂無章。”正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行萬里路的很有可能是郵差。
? ? ? ? 旅行過程中的景物,很多時候除了地理位置相近,別無其他的聯系可言。對每個景物都有一定了解是不現實的,對所有東西都感興趣也是不現實的。但很明顯旅游因為表面的地理邏輯扭曲了我們的好奇心。
? ? ? ? 這三個危險都是對好奇心得壓制,沒有好奇心就難以發現,難以發現旅行中的特殊之處又何來審美呢?
? ?風景
? ? Ⅴ鄉村與城市
? ? ? 鄉村即代表自然,華茲華斯的一系列作品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簡單樸素的道理“時常走訪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惡的必要良方。”
? ? ? ?除此之外他還將某些自然界的體驗稱為“凝固的時間點”,即我們在大自然中所見到的形象可能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而當它們進入到我們的意識中,便能與我們眼前的困境形成對比,給予我們慰藉。
? ? ?Ⅵ壯闊
? ? ? ? 關于風景,鄉村和城市是一個很概括的分類。作者在第二部分又添加了“壯闊”這一標題。是為了向讀者展示自然界對人類的另一種作用:
? ? ? ? “自然界中廣闊的空間卻最充滿善意和敬意的提示了我們所有超越我們的事物。如果我們用更長的時間與他們相伴,他們會幫助我們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無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惱的事情,并接受我們最終將化為塵土這一事實。”
? ? 藝術
? ? ?Ⅶ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
? ? ? ? 或許視覺藝術最能提升我們欣賞風景的能力。梵高發現了普羅旺斯,發現了柏樹,他用他的畫筆向世人證實了他的信念——藝術家能夠畫出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最終使其他人的眼界因之而大開。
? ? ? ? 關于繪畫,帕斯卡爾刻薄的說“繪畫是多么的虛榮,它使到我們不去贊美事物本身,而興奮的贊美繪畫所體現出來的與事物的相似性。”而尼采卻為畫家辯白,畫家并不是簡單地再現,而是有所選擇,有所強調,同時還致力于表現他們眼中的真實,因而值得讓人真心喝彩。
? ? ?Ⅷ對美的擁有
? ? ? ? ?在與美邂逅的那一瞬間,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握住它不放,將它占為己有。而羅斯金認為只有一種辦法可以正確的擁有美,那就是通過理解美,并通過使我們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視覺上的)而達到對美的擁有。
? ? ? ? ?最后,追求這種敏銳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嘗試通過藝術,通過書寫或繪畫來描繪美麗的地方,而不考慮我們是否具有這樣的才華。
? ? ? ? ?那些ⅩⅩ一日游啊,一個月游遍歐洲大陸啊在羅金斯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他認為真正珍貴的東西是所思和所見,不是速度。或許一大堆照片證明了你“到此一游”但并不代表你真的擁有這些美。誠然技術也許讓人們更加容易接觸到美,但是它并沒有使擁有或欣賞美的過程變得簡單。
? ? ? ? ?書寫和繪畫的目的在于使我們專注于我們所看到的,你可能會糾結于自己語言的匱乏,繪畫能力的不足,但在羅金斯看來,這更多的是出于懶惰,而非缺乏能力。導致失敗的結果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問自己足夠多的問題,沒有精確地分析我們的所見所感。
? ? ? ? ?因為正如他所言,嘗試去做就可以了,不必考慮我們是否具有這樣的才華,作品的好壞并不是關鍵,重在關注和發現的過程。
? 回歸
? ? Ⅸ習慣
? ? ? ? ?出發看到路上的風景,比能夠運用藝術真正的理解并擁有美,我們也開始返程——回歸。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出發前的樣子,我們又重新開始抱怨絕望,再次期待新的旅行。
? ? ? ? ?然而作者在這一章節中給我們展現了另一種思維方式,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 ? ? ? ? ? ? ? ? ? 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帕斯卡爾《沉思錄》
? ? ? ? ?根據帕斯卡爾的這個觀點,德·梅伊斯特開創了一種新的旅游形式——室內旅行。雖然最終流于繁冗,作者卻從中發現了一個頗具洞察力的暗示:即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地取決于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只要我們轉換心境以游山玩水的心境游覽自己的居所,無疑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 ? ? ? ?而旅行的心境就是指感受力,即懷著謙卑的態度接近新的地方。對于什么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不帶任何成見。我們的生活如此無聊,只是因為習慣,習慣性的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么無聊,于是生活正如他們所預期的一樣無趣。
? ? ? ? ?作者指出,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極大程度上受到我們周圍人們的影響,我們調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滿足別人的期待。他們或許已認定我們是這樣的人,因此我們不得不有意識的隱藏自己身上的某些東西。
? ? ? ? ?簡單地說回歸就是將旅行的視角重新放在生活上,積極地去關注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嘗試理解和掌握它。利用生活中平淡無奇的經驗,使自己成為沃土,化腐朽為神奇,而不是隨波逐流。
? ? ? ? 《旅行的藝術》不是教你旅行,而是將作者的經驗和思考分享給我們,正如作者在結尾寫到:“穿著粉紅色和藍色相間的睡衣,心滿意足的待在自己房間里的塞維爾·德·梅伊斯特正在悄悄提醒我們,讓我們在前往遠方之前,先關注一下我們已經看到的東西。”
? ? ? ? ?更好的旅行,然后回歸自己的世界,活在當下,而不是漂泊在不屬于自己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