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對人的一生有著深遠影響。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家長對孩子的安全非常緊張,哪怕擦破點皮,也可能會去幼兒園或幼教機構興師問罪,這某種程度上迫使幼兒教師以安全為由,縮短兒童自由游戲的時間,壓縮活動空間。表面看,大家相安無事,事實上,這無益于兒童身心發展。
新時代家長不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平安成長,也希望孩子在認知方面有所進步。這本《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供了幼兒教育思路及實操方法,并提供了大量圖片,更直觀地呈現了適合幼兒的學習環境。這本書雖然主要面向幼兒教師,但家長也可以參考書中做法,在家里布置適合孩子的成長空間。
1理解環境的重要性
蒙臺梭利指出,成人應該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環境對兒童的學習很重要,第一是幼兒期兒童的大腦快速發展,其認知、社會和情感技能的發展需要環境支持;第二是兒童集體生活時間很長,環境影響巨大。
兒童通過游戲進行學習。這些游戲活動需要經過精心設計,難度有合適的梯度,尊重兒童的自主性。教師根據兒童特點布置環境,有利于減少兒童的行為問題,可能避免使用懲罰性手段。
環境創設過程包括:設計平面圖、考慮設計結果、考慮健康和安全、在學習區投放合適的材料、設計作息時間表。
2為兒童創設平等、合理的情感支持環境
如果兒童在教室里看到自己熟悉的物品,例如餐具、照片等,他們會感受到情感支持。類似的做法可以增強孩子對環境的喜愛,降低缺勤率。
教師創設勇氣圈,有助于幫助兒童獲得基本技能例如依戀、自律、社會技能,進而滿足歸屬(“我被愛”)、掌控(“我能成功”)、獨立(“我有能力做決定”)、慷慨(“我有一個生活目標”)的需求。
3學習環境創設
尊重兒童探究且追求穩定的天性,教師需要設計有效的時間表。這個時間表既讓兒童明確學習目標,但又不會有被催促的感覺。因此,時間表應該安排穩定的活動,每個活動有大塊時間。書中提供了1-18個月、18-36個月、3-5歲、5-6歲、小學一到三年級時間表示例。
4健康、安全的環境創設
兒童免疫系統不成熟,容易得病并交叉傳染。書中提供了消毒、提高空氣質量等方法,對衛生間、尿布更換區、午睡室的設計提供了參考做法和圖片。
5有效的環境創設
把教室區域化,有利于滿足不同兒童的需求,保證互不干擾,幫助兒童集中注意力。教師投放的材料應該有封閉式的和開放式的,提供適齡材料,合理展示,提供獨立使用的空間。
在平面設計時,教師或家長要注意入口、通道、區域(集體和獨立)、家具。書中提供了4張不同年齡段兒童適宜的教室布局平面圖。
6環境創設需考慮的因素
兒童在托管機構或幼兒園待的時間很長,因此環境創設顯得尤為重要。令人滿意的環境應該是美觀、吸引人、像家一樣。涉及到的具體因素包括色調、密度、材質、噪音等。
7創設讀寫區
兒童從18個月起進入“詞匯爆炸”階段。幼兒時期的讀寫能力會為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有效的讀寫區有利于發展孩子的口語、傾聽能力、文字意識、語音意識、字母規則和音素意識、積極的閱讀態度。精心設計的閱讀區應該是采光較好、相對獨立,有手偶等激發兒童閱讀興趣,教師要不定期更換圖書和道具。由于此階段讀寫能力是同時發展的,因此教師應該同時配備寫作區,包括桌椅、單詞墻、字母卡、自制圖書等。
8創設操作區和感覺區
幼兒必須充分鍛煉小肌肉動作技能,這為書寫、繪畫、拼圖、吃飯、系鞋帶等打下基礎。小肌肉教能包括手指、手和手臂的協調性。為此,教師要在室內室外設置操作區和感覺區。
9創設科學區
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正是科學啟蒙的好時機。數學和科學啟蒙,會促進兒童對復雜問題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室內室外設置科學區,讓兒童探索事物屬性和因果關系。家長可以引導嬰兒和學步期兒童觀察、感受物體。
10創設數學區
兒童通過直覺學習數學,例如大小、多少等等。兒童通過數學學習會發展其它受益終生的技能,例如解決問題、邏輯推理、溝通、聯系、象征。
11創設建構區
這個區域更側重發展兒童的空間認知能力。兒童通過積木、建筑物圖片、設計圖紙等,綜合發展了數學、讀寫、地理、社會情感、審美等能力。
12創設戲劇游戲區
這個區有點像“過家家”或“職業扮演”。教師通過很多道具來模擬社會情境,讓兒童參與表演和想象,有利于兒童發展社會性、情感、認知、身體。教師要引導兒童避免超人和戰爭游戲,或者將此類游戲轉化為逃生游戲等,避免打打殺殺等容易引發肢體沖突和安全隱患的動作。
13創設藝術區
藝術有利于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情感認知能力,也是兒童表達想法的一種方式。兒童的藝術創作階段在4歲前屬于涂鴉期,4-7歲屬于前圖示期,7-9歲屬于圖示期。教師設計藝術區時,要注意空間相對獨立,有繪畫、展示、保存的空間,材料無毒安全。家長可以對嬰兒和學步期兒童進行藝術啟蒙,可利用的材料包括紙張、紙板、黏土、馬克筆、無毒顏料等。
14創設音樂區
兒童聽見音樂會自發跟著節奏舞動身體。音樂有利于幫助兒童鎮靜情緒,促進認知、動作和情感發展。精心設計的音樂區應該包括音樂、音樂書籍、音樂設備、樂器,以及足夠大的、整潔的空間。
15融入科學技術
科技發展影響幼兒教育。教師要巧妙將科技與課堂相結合。專家認為3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電腦。有些家庭因經濟困難不能為兒童提供電子產品,教師要在教室里給他們提供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
16創設特殊興趣區
有些兒童有著特殊興趣,教師應該為他們設置主題和課程學習區域,例如運動、木偶、烹飪、木工等。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這些活動。
17戶外環境創設
兒童需要親近自然,但由于家長和社會壓力,很多教師出于安全考慮,舍棄了戶外活動,這非??上?。精心設計的戶外活動區,不僅能保障足夠的安全,也有利于促進兒童探究自然、身心發展。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需要不同的戶外活動區域和設施。
18為家長和教師創設空間
幼兒教育需要家長參與,由此派生出空間需求。家長空間通常提供幼兒文檔、交流本、家長信息。家長空間有利于促進家校溝通。
為員工開辟的空間能提供休息和教師需要的資源。這有利于提高員工的歸屬感,提升工作效率。
19面對環境的挑戰
許多托管機構和幼兒園的空間有限,此時更需要教師的奇思妙想,發揮創造力,在有限空間營造“大空間”的感覺。在經費有限時,教師要利用免費材料或志愿者捐助等渠道,多方搜集教學所需素材。有些特殊機構,例如家庭保教中心和混齡教育機構的共享學習區域,也需要更精心設計和規劃。這本書《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也許可以為這些挑戰提供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