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
周六,閑來無事,我想趁空去把兼職公司的稅務報表給報了。老公也難得閑著沒去上班,他朋友建羽說去爬山吧,爬曾子山。曾子山是我們縣相對來說比較險峻的山,是典型的岱崮地貌。雖然我們前年爬過一次,但那次山風很大,也很冷,帶著孩子爬不動,所以并沒有盡興,連主峰都沒有爬上去,確實有些遺憾。難得今天天氣晴好,所以就相約一起去爬山。
建羽聯系了在魏莊派出所工作的大石頭——他在所里是二把手,任派出所教導員。今天正好周末值班。我們笑著說,中午要宰他一頓。
開車四十多分鐘來到魏莊派出所,趕到那里十一點半了。小坐一會,大家都很熟,以前他們三個男人也是同事,關系很好,就聊了一會剛剛結束的單位體檢。建羽高血壓,大石頭不但高血壓,還心臟驟疼,說不能喝酒了。中午在派出所隔壁簡單吃了一頓飯,他們都沒有喝酒,飯后我們三個開車去爬山。
這次走的右邊主道,是簡單開發建設過的。青石板鋪的山路,石頭就地取材,很粗糙。山路十八彎,繞開險峻處,繞開生命力旺盛的栗子樹,像一條直插云端的天梯似的,抬頭也只能看見更高的石梯,更多的荒草和野生的樹木。馬上立冬了,草葉已經枯黃,栗子葉子也變得金黃,樹上一半,地上也鋪了厚厚一層。干枯的黃草,莖桿纖細挺拔。野生的紅豆果子,已經風干了,吃到嘴里干巴巴酸溜溜的。他們兩個不敢吃,說怕中毒,我小時候經常吃,所以吃了好幾顆,但實在沒肉,最后也不吃了。
還是缺乏鍛煉啊,爬不幾十級臺階就氣喘吁吁,腿肚子都是酸軟的。建羽比我們年輕,走在前面,連連說血壓到了一百五十多了。他最近為了檢測血壓,買的一個華為的血壓儀,像手表一樣戴在腕子上。
爬到半山坡,有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從山頂走下來,和我們迎面碰上。他后面是一個中年婦女,扶著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大爺下山了。我們跟他們打招呼,說老爺子厲害,這么大年紀還能爬山。中年婦女笑著說:“我爸九十一歲了,今天直接爬到主峰下來的。我們兩個都比不過老人家啊!”
我們連連驚嘆,老人家好厲害,體力真好。建羽說:“我們要加油,不能比不過九十一歲的老大爺啊!”
我們硬撐著爬,中間休息了三四次。有人下山,給我們介紹說,在主峰左側小路向一直走,能參觀“透明洞”。我上次來啥景觀都沒有看見,這次可以彌補一下遺憾了。
我們繼續攀爬,果然到了主峰下,向左有一條小路,想必那里就是透明洞的位置了。老徐像一個老頭,很有韌勁,雖然爬得慢吞吞的,但一路不怎么休息,所以早爬到主峰下的山路了。我們只好苦笑著,撅著屁股跟上。到了最險峻的主峰下,山路繞著主峰一圈,仿佛是圍在脖子上的圍巾似的,不險峻了。我們抬頭看見主峰,仿佛直上云霄的巨石,只有人工開采的一條石縫能爬上去,仿佛一條看不見歸途的天梯,讓人望而卻步。最陡峭的地方,在最左側有兩條輔助攀爬的鐵鎖鏈。這樣的防護措施等于毫無防護!
但來都來了,不爬上去嗎?建羽第一個去爬,要探探路。老徐膽怯了,不愿意爬,說自己“恐高”。建羽爬到最陡峭處,問我:“嫂子,你不爬嗎?”
我嘴硬,說要爬。老徐勸我,“算了吧,太陡峭了。”如果建羽不第一個爬,我真的怕自己沒有勇氣去爬,但他爬到半山腰說:“快上來吧,最陡峭的地方只有剛才那一點!”
我半信半疑地試探著去爬。那一段路實在太難爬了,天然的巨石被游人連摸帶踩,變得異常光滑,手沒地方扣。但身體已經像壁虎一樣掛在石縫中了,想下去也下不去啊!只能硬著頭皮向上爬。建羽很快爬到山頂,高興得給他媳婦視頻,介紹著,“看啊,嫂子爬上來啦!看啊,這就是典型的岱崮地貌,咱沂蒙山區特有的地貌!”
我爬過最險峻的石縫,看山頂仿佛很開闊,也給老徐鼓勁,讓他嘗試一下,爬爬看嘛!他禁不住我的鼓動,也開始爬了。他太胖,有些行動不便,好在也上來了。我爬到山頂,發現山頂兩塊巨石直接有一條不是特別深的裂縫,用一個拱形的梯子連接起來。跨過梯子就是典型的岱崮地貌。這會我終于知道什么是“岱崮地貌”了。這是我們沂蒙山區特有的地貌,不論多高的山,山頂都特別平整,仿佛是高山戴了一頂平定帽子似的。我們沂蒙山區可不缺高山,山東第二高峰蒙山主峰就在我們縣城東邊。西邊就是曾子山,中間還有孝子山,都是典型的岱崮地貌。這次我真的開眼了呢!都說“無限風光在險峰”,果然爬高了就能俯瞰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們站在平整的山頂山享受勝利的喜悅。山頂上修建了一座涼亭,不知道建材是怎樣運送上來的,想必克服了很多困難吧?山頂有人擺了兩個大理石雕刻的半身像,是土地公和土地婆。他們面目和善,眉眼慈祥,披著紅綢子的披風,面前還擺著一個香簍子。香簍子里插著很多根香煙。山頂沒有東西供奉神靈,游客只好把隨身攜帶的香煙供奉給兩位神仙。
我們俯瞰山下,遠景近景盡收眼底。蕭瑟的秋色,現代化的農村和鄉鎮,高鐵線路,柏油路,都盡收眼底。
玩盡興了,我們才下山,然后繞道主峰左側小路,去尋找傳說中的“透明洞”。在主峰底部,我們發現了好幾個洞口,有大有小,一看就是溶洞的樣子,天長地久被山洪沖刷出來的洞眼,用來排主峰另一側流出來的水。老徐指著最右側的洞眼說:“這個就是透明洞!”
洞口有個小孩,說爬過去就能進入洞中。我們走到洞口,彎下身子低下頭向里看,果然里面別有洞天,太神奇啦!我們三個相繼手腳并用,像小狗似的爬進洞里。洞里有兩個鼓形小石凳子,石頭桌子被破壞了,只剩中間一根水泥柱子。石洞里很開闊,地面平整,左側有許多水流沖刷成的小洞口,只是現在干干的,沒有一點水。那個坐在石凳上的中年男人講石洞的傳說,說是朱元璋當年搶了皇帝的閨女當老婆,以為公主都是絕色佳人呢,誰想到搶來的公主一臉麻子,特丑。但他不敢送回去,就住在洞口過日子。后來皇帝知道了,派了很多兵馬來就公主。官兵在下面的村子里安營扎寨,所以村子就叫“大營”和“小營”。
老徐說,最開始的傳說是曾子在洞口“避世”,說太陽不下山,他就不讀書。那時候洞口東面是密封的,他就睡在那里,太陽無論如何也曬不到他的屁股啊。后來神仙生氣了,一拳頭打穿了東面的山壁,早晨的太陽早早就曬到了他的屁股,曾子只好爬起來讀書,終于成為聞名全國的大家,與鄭子、仲子等起名。
傳說真的很美好,不論是朱元璋搶了滿臉麻子的公主,還是神仙打穿了透明洞成就了曾子,都是美麗的傳說,我都很喜歡。
游玩盡興后,我們開始下山了。上山時候千難萬難,爬不動走不動,但下山卻異常輕松。但膝蓋酸軟,腿肚子發顫,大腿根也酸。下來山,渾身疲憊,真的是風塵仆仆,但我們心里很高興,畢竟我們征服了一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