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小說總是擅長把握節奏,何時鋪設背景,何時埋下伏筆,何時引入高潮,好一個流暢了得。更優秀的小說則多耍了個心眼,在本該高潮的地方戛然而止,讓你直面從幸福跌到痛苦的殘忍落差。比如《基督山伯爵》中愛德蒙在人生即將登上巔峰的時候被陷害投入伊夫堡,歷經十四年死牢監禁,開始縝密策劃他的復仇計劃;又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中一系列書信交往的小把戲之后,費爾明娜的一句「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場幻覺」,隨即開啟了弗洛倫蒂諾長達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等待。
基督山伯爵受害的起因是金錢、利益與愛情,是周遭朋友的聯合陷害。但是,在另一個關于愛情的小說里,為什么十八歲的費爾明娜要拒絕二十歲的弗洛倫蒂諾呢?
我問過很多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答案。
有的說:「因為時間的變化,眼界的開闊,男孩還是那個男孩,女孩卻已經成熟了?!?/p>
有的又說:「其實他們開始那段感情的本質是新鮮感,而不是愛情?!?/p>
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些道理,但又不全對。有人評價這個問題:「這是一個男人說得出來卻說不對,女人說不出來卻知道的答案?!棺屑毸妓髦?,深以為然。愛情這件事情本身就極其復雜,它包含著情感、物質,還有取舍。我們男人在處理情感問題時總傾向于去思考,女人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我沒有錢,或者沒有前途,總有一天她將會離開我。而女人呢,更傾向于去思考男人到底有什么,也就是所謂的給男人評分,樣貌、財富、能力、性格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有人要問,這兩者之間有區別嗎?答案是有,而且有很重要的區別。前者的思維方式是在考慮單一因素,后者則是在考慮全局范疇。思考的維度不同,被拒絕在所難免。
弗洛倫蒂諾的問題在于他把費爾明娜當成了整個世界,而他在費爾明娜的心里卻只是扮演著一角?!肝覀冎g不過是一場幻覺」意味著費爾明娜開始明白,窗外的世界不僅僅有穿著晚禮服拉著小提琴的弗洛倫蒂諾,還有地位高貴而且風流倜儻的烏爾比諾醫生。此時弗洛倫蒂諾缺少的不僅僅是財富和前途,還有他能提供給她的一切。也許費爾明娜最終不會選擇烏爾比諾,但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是弗洛倫蒂諾,因為他滿足不了她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霍亂時期的愛情》囊括了有關愛情主題的一切形式,而弗洛倫蒂諾與費爾明娜之間,也絕非是一個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很多人讀著這部小說犯惡心是因為弗洛倫蒂諾打著忠貞的道德牌坊四處尋花問柳,而費爾明娜在喪夫守寡之時又大聲宣告著愛情與婚姻的不同,以此為由來接受此時身成名就的他。愛情始終是一件關于取舍的事情,情人之間的感情能夠彌補現實與期望之間的差距,但是一旦形成了鴻溝,被拒絕、拋棄也在情理之中。不是說人本來就無情,而是說人本來就擁有著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被拒絕,那是因為我們的段位還不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