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是誰”是個永恒的哲學話題,對失憶的人來說,當他們清醒的時候,常常會痛苦地無助呼號“我是誰”,卻往往不能獲得答案;就如同我們普通人也會在迷茫的時候,不禁要去拷問自己 – “我是誰”。
是啊,我是誰呢?我可能有許多的身份,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某人的朋友、夫或妻、同學或同事,也是某人的領導或下屬,是路人、圍觀者、游客、客戶、顧客等等,他們都是我們社會功能的一個標簽,好像不能說明我的本質。
那么,我到底是誰呢?我是有性別的,有年齡、有生日繼而又生肖屬相、星座和八字,還有血型,身高和體重,可能還是某某病的患者,某種基因或病毒的攜帶者,但這只是我的生理特征,好像是動物屬性一樣,不是完整的我。
我最在乎的是我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它們決定了我的言行舉止和各種情緒,在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下和我對自己要求下,會體驗到各種不同的感受,而讓我成了這樣一個豐富的人。我知道自己的原生家庭和過往經歷都是這些最早的塑造著,我的成年禮又讓我知道自己有力量去調整和改變它們,去實現(xiàn)既定的理想,當然我可能要付出痛苦的代價。
所以很多時候我模糊地知道自己是誰,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底線在哪里,并且了解自己前進的方向,只是我很明白這一直是處于動態(tài)的。我渴望不斷地有進取,獲取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的意識和潛意識,以及超我、自我和本我都能更加趨近彼此,做到“知行合一”,那時我的迷惑也就會越來越少,而平靜和安寧的時刻會越來越多。
慢慢地,我知道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