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理想的專注狀態-“心流”,據說它可以讓你獲得幸福感!
那么“心流”究竟是啥?
在我們工作,學習,玩游戲,跑步或者寫作的時候,你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因為太過于專注手上的事情,忘記了吃飯,忘記了時間,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我們也常常用“忘我”來形容這種狀態。
許多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進入了“心流”,但你可能不知道,它是一種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感的狀態。
順便給親們普及下,心流這一概念是由積極心里學家米哈伊在2004年提出的,認為它就是人們獲得辛福感的一種可能途徑。
并且,他將人類處于“心流”中的感受歸納為以下7個方面:
完全沉寂:注意力高度集中,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充滿熱情。
感到狂喜:覺得自己從日常瑣事中脫離出來,進入另一個現實狀態,類似于在普通人在劇院或舞臺感受到的喜悅!
內心清晰:你了解自己的目標,并且清楚地認識到當下與目標之間所需要做的努力。
力所能及:你知道盡管這件事可能存在挑戰,到仍然是自己所能勝任的。
平靜感:毫不擔心自己,甚至喪失自我覺察,進入廢寢忘食狀態。比如打游戲。
時光飛逝:由于全身心的投入當下的事情,時光在不知不覺中飛速流失。比如,看一本好書,不知不覺窗外早已白天變黑夜。
內在動力:你覺得做這件事情源自于內心的渴望和對目標的認同。比如,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對新作品的渴望,讓他進入“忘我”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反而使他充滿創作力!
你屬于哪一種呢?嘿嘿
總之,“心流”是通過努力,實踐,學習,練習就能掌握的“幸福”。如果你對自己是否幸福,以及是否獲得幸福存在質疑,也許你大可以試試這種行為“實踐”幸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你太過于刻意的想尋找它時,可能不僅會破壞可能出現的心流,還會適得其反!
一切,順其自然。有時候,忘記自己就像看見自己一樣重要。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