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通過舉例戴爾摩根的納米聚變(人們為建造越來越大的核聚變設施而入不敷出時,戴爾摩根反其道而行想讓設施變小)和海底石油鉆井機事件(石油鉆井平臺在海面上既要考慮颶風的危險,還要考慮被攻擊的危險)那為什么一定要把石油鉆進平臺放在海面上而不放在海底呢?通過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順利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出現遠見力的七個觸發器:
1.從確定性開始(使用硬趨勢預測將會發生什么)
2.洞蔡先機(基于你所知的未來,確定策略)
3.變革(利用技術驅動型變革發揮你的優勢)
4.跳出你所面臨的問題(這并非真正的問題)
5.反其道而行(看向沒有人關注的方向,做沒有人做過的事)
6.重新定義和再創造(用強有力的新方式識別并利用你的獨特性)
7.主導未來(否則別人就會給你指一個未來)
第一章從確定性開始
分清楚硬趨勢和軟趨勢:硬趨勢是未來肯定會發生的事,軟趨勢是未來會發生的變數。而如何能夠不把未來的軟趨勢錯誤的看成是硬趨勢,這就需要經驗的積累和自己的分析。
辨別周期變化和線性變化:周期變化是規律的變化,例如股票價格的漲跌(熊市和牛市是交叉進行的)。線性變化是無規律的變化,不可預測。
PS:本文中提到一種商業模式,即客戶先下單預付訂金,再根據訂單即時制造(或外包),這樣可以減少庫存積壓。
第二章洞察先機
1.未來標桿學習法:找到你所領域的領頭羊,模仿其最佳實踐。并且不應該只關注目前,更應該自問:從硬趨勢來看,四到五年后領頭羊會怎么做。
2.科技進步的八大路徑:去物質化,虛擬化,移動化,產品智能化,網絡化,互動化,全球化,匯聚化。
第三章 變革
1.技術驅動型變革的時代,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維。最熱門的技術新突破并不一定取代舊技術。相反,他們經常和平共處。就技術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優勢,新技術并不能完全取代其獨特的性能。
2.全新的黃金法則:1.只要又可能,必將會實現
2.你不去做的,別人就會去做
第四章跳出你所面臨的問題
1.像剝洋蔥一樣思考。把你的問題想象成洋蔥的表面,列出問題的組成部分,一層一層剝離。不斷地反問自己,“為什么這是一個問題?”當你找到一個問題,要反問自己,“為什么這是一個問題”最終你會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這個過程往往比你想象的快。
2.每一次只專注于一個問題。有時問題看似復雜,許多環節都很棘手。不要試圖去解決所有事情。繼續剝洋蔥,直到找到你可以解決的問題為止。
3.跳到終點線。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解決方案,效果各異。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一些路完全沒有障礙。問問自己能否跳過全部的問題。這讓你解放思維,超越障礙。而這通常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4.檢查每個現行策略,問問自己:“這歌戰略遵循了稀缺的原則還是基于豐饒的原則?”
第五章反其道而行
案例一:公立學校系統一般是接受資金的一方。底特律學校面對財務危機,反其道而行,把學校電腦的空閑時間租出去創造收益,擺脫危機。
案例二:戴爾看到PC行業對零售商的過度依賴,反其道而行,把商品所有類型公布到網上,讓消費者自己選擇,去除中間環節。
案例三:別人用加薪留住員工,Zappos公司用加薪讓員工離開。一個員工如果不愿意繼續工作想離開公司可以拿到2000美元的紅包。而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希望留下的人是真正熱愛這個公司和這份工作的人。
案例四:煤炭資源的緊缺和環境污染,,使得人們想到了用風力發電。但是發電場一般建立在遠離市區的邊緣,這樣就使得運輸電力對金錢和基礎設施都是極大的考驗。在人們為這個問題單思竭慮遲遲想不到解決方案時,有人反其道而行,既然主要問題是電力運輸問題,那如果就把發電廠建立在城市中心呢?現在許多城市上方的渦輪機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總結:1.看看人們關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尋找。關注沒有人關注的領域,能使你看到沒有人主義到的機遇,也就能做到沒有人做過的事
2.你所在行業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反向思考,尋找機會
3.列出你的競爭對手正在做的所有事,逐一檢視,自問,我怎樣才能反其道而行搶占先機呢
4.列出你所在領域里所有人都在從事的關鍵要素或步驟,逐一檢視是否有創新的方式,有沒有辦法做魚其他人完全相反的時?
第六章重新定義和再創造
關于你現在做的一切重新定義,重新認識是否會發現與眾不同的一面呢?是否會發現新的機遇。例如書店能不能不只是賣書的地方。重新定義成一個可以放松,閱讀和學習的地方呢(在互聯網的競爭下),而且競爭的可以不只是價格,還可以是信譽,服務,質量,設計,客戶體驗等。
2.學會去商品化
3.舊瓶裝新酒也是再創造
第七章主導未來
1.對未來充滿希望,自己設置一個美好的愿景
2.信息和溝通之間的區別:信息是單向的和靜態的,并不必然導致行動。溝通是雙向的,通常引發行動。
價值
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和數據,而是學會把信息轉換成為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成為一個智慧的人。
例如,既然互聯網已經提供了所有航班信息,為什么我們還是需要和旅行社來管理復雜的旅行日程呢?
因為他們能夠為我們制作出理想的行程,比自己動手更節省時間。他們把信息轉變成了知識和智慧,提供了富有價值的咨詢服務。
最后,這本書雖然不乏普適性的原則,例如跳過你所面臨的問題,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等原則。但是更多的還是強調科技的力量,所舉的例子大部分也是科技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