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那么多的變數,如果一個人說他能預測未來,那他簡直就是有“超能力”。不過,美國的一本暢銷書《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就說了,預測未來是可以實現的,只要具備一種能力,叫做遠見力。具體怎么做呢?就是刪去可能猜錯的部分,留下剩余的正確部分。我們刪除掉的錯誤信息越多,留下來的信息就越可靠,對未來的預測就會越準確。
怎么判斷什么樣的信息可靠呢?要把握兩種常見的發展變化規律,一種是周期變化,一種是線性變化。周期變化就是循環往復的變化。比如說到了秋天,再過一段時間就要進入冬天了,羽絨服的需求量和銷量要上升。冬天再過三個月,到了春天,羽絨服就要下架了。這種季節交替、生老病死、動物遷徙,或者是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的周期內,變化是有規律的。
再說線性變化,一般都是往單一的方向發展,不像周期變化那樣有高有低。比如說我們的年齡就是線性變化,只會越來越大,不會返老還童。社會發展也是,它從原始社會發展到高度文明的社會。還有科技的進步、全球化的趨勢等等,都是線性變化。線性變化有的會突然爆發式增加,比如3D打印、直播平臺;有的是慢慢的改變,比如說全球變暖。因為線性變化沒有重復的規律,也就意味著每個節點都是不一樣的,也就能創造出全新的、獨一無二的機會。這兩種變化如果我們看透了,就等于掌握了未來變化的鑰匙,這個鑰匙就是“趨勢”。
作者把趨勢也分成兩種:硬趨勢和軟趨勢。硬趨勢是基于可測量、可感知、可預測的事實得出的推測,是在未來一定會實現的定數。軟趨勢是根據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預測的統計得出的推測,是在未來可能會實現的變數。
舉個例子,一個30歲的年輕人,40年之后肯定是老年人了,身體機能肯定會下降,這是硬趨勢。但是,這位老年人會不會住院,會不會去買很貴的保健品,就是軟趨勢。因為這個和他自己的身體情況、生活習慣、消費方式都有關系。
該怎么分辨這兩種趨勢呢?有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硬趨勢背后有三種驅動的力量:人口、科技和政府法規,軟趨勢沒有。詳細說說這三種驅動力量。第一,人口的出生死亡是自然規律。比如說二戰后美國的嬰兒潮,隨著這批孩子的出生、成長、變老,像醫院、幼兒園、學校、養老機構等,都產生了更大的需求。第二,科技肯定是朝著智能的方向發展,越來越方便。第三,政府法規的影響,政策扶持、側重哪些行業,哪些行業的機會就更多一些。硬趨勢確定性更強,要預測未來,就必須關注。
軟趨勢是不確定的,比如說未來人們的喜好、時尚的走向等等。雖然沒有辦法預測,我們也可以想辦法找出影響事情發展的軟趨勢。具體怎么操作呢,作者給出了四條建議:
第一,檢查生活和工作,把屬于周期性變化的現象列出來。第二,檢查從事的行業,把所有硬趨勢列出來,這樣就知道有哪些事確定會發生。再把所有軟趨勢列出來,這樣就知道有哪些是你能改變或者影響的。第三,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確定的事情有什么?有哪些事物是我確定幾周后、幾個月后、甚至幾年之后一定會發生的?我怎樣發揮創意,運用這些確定性?”第四,質疑自己的假設,列出清單,檢查各個現象是硬趨勢還是軟趨勢,是確定性還是可能性。
這樣,分清硬趨勢和軟趨勢后,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清晰多了,那就是抓住硬趨勢、打造軟趨勢,因為硬趨勢可以確定未來,軟趨勢能夠創造未來。
這本書里還有很多關于關于預測和理解未來的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