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小的一介大學生,今日卻著實接觸了一番學校行政機構。有三層感想。
一、事前——效率低下
因為暑假的訪學項目,涉及到一些文件的審核提交,今天,不可避免的面臨著這個問題—交文件。一為審批表,一為通知書,均需學院蓋章后再交。
介紹完前因,就來看這個事件。
首先,負責人,兩個老師,及早就在微信群通知下達了需交文件??雌饋碜詈唵尾贿^的事情,卻沒那么簡單。(不喜歡繞的可以跳過下一段)
原因很簡單。本來是要交兩個文件,而且兩個文件都需要好幾個單位蓋章,但是我們自己需要蓋的只有學院的章。結果一個老師開始說,請把這兩個表填一下,后來又一直說,只交審批表。之后又有學生問起,是只蓋一個章嗎。老師只是回答,由我們統一蓋章。之后就是一系列混亂。
其實只是因為傳達的內容不清晰明確,結果就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使我感受到全天下行政單位,從古到今共有的弊病——很多人不善于傳達指令,解決問題。譬如一個指令為雞蛋,最后一層層傳達下去卻能變成雪球。
二、等待——再磨洋工
第二點,更是常見,也廣為人們所詬病——工作時間散漫。上午,八點十幾到達一位領導,也是老師的辦公室門口來找他簽字。因為之后還有別的事,以為沒八點到,已經算遲了。還有兩位學生,也在等待,一位比我來的早,另一位晚一些。等了一會兒,一位學生把他要交給老師的材料托我交付,走掉了。本來不欲答應,因為怕等不到人,結果那男生說,提前約好這個時間送來材料,是接下來老師開會要用的,所以老師一會就來了。我只好答應了。所幸并沒等太久,八點半多,老師終于來了。類似的場景,記得高中也出現過。后來又找到了行政科研部,蓋了章。
就在這個下午兩點,因為又需要蓋章,再次登臨。等了五分鐘,辦公室沒人來。詢問旁邊辦公室的人,得到"就快來了"的答復。OS:就快是多快。由于還有別的事,等到兩點十分,失望的走了。
三、找人——變更規矩
下午不是沒蓋成嗎,下了課,一看才過五點,就又跑到辦公室。這回人倒是都在。上午爽快給我蓋章的女老師,還有一位男老師。
這回卻沒那么順利。男老師一看我的文件,說要我去找W書記簽個字再來蓋章。我自然沒辦法,屁顛屁顛跑到W書記辦公室,一看門是關的,再敲,沒人應。旁邊一位好心的男老師,問我找誰,還幫我查出了他的行程,原來開會去了,明天上午也不在學校。帶著這個有點料到的答案,我再折回去找蓋章的。男老師正在講電話,女老師讓我等待。就等。終于,女老師打斷了男老師,把事一說。男老師,還在聽電話,可能是覺得大概我的事情也無關緊要,可能覺得不必讓我為了一個不必要的簽字再跑一趟,終究把手一揮,那就直接蓋吧。
面上不動聲色,內心卻有點好笑,本來不是非要守這個規矩,不簽不行么,結果只是為難了我一下,一看行不那么通,就又輕易放棄了。
所謂行政工作,很多時候并沒有成文的鐵打的規矩,每個人手里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度。是網開一面 省去不必要的麻煩,還是死守著一板一眼的辦事,都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有的,發展著發展著,就變成了濫用職權。
總結,雖然小小大學,不足以成為社會縮影。今日一天,也受到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幫助,但還是不禁感嘆,良好制度和個人約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