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經典的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不自覺地想要給這部影片這個影評,第一次試著寫影評,不專業但很真誠。
01
影片一開始,就刻畫了里昂這個殺手形象,冷酷無情,殺人于無形。每天游走于槍林彈雨中,獨來獨往,了無牽掛。
鏡頭一轉,轉向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她熟練地抽著煙,在看到鄰居里昂上來的時候,她立馬把煙放下,讓里昂不要告訴她爸爸,臉上的傷似乎在訴說著她的苦。事實如里昂所想,這個姑娘遭受著家暴。
當天中午,姑娘家便慘遭滅門,當她買牛奶回來時,看到門口親人的尸體,她立刻明白了發生的事情,忍著淚水,徑直走到里昂家門口并按下了門鈴,里昂內心糾結,特殊身份的他是否應該救這一個陌生的小女孩?
最終,他打開門了,但從此以后,他的命運也開啟了另一扇門。
02
過早成熟的瑪婷達,缺乏著父母關愛,但遇到里昂后,她改變了許多,里昂不讓她吸煙,她說好;里昂不讓她說臟話,她說好;里昂不讓她跟陌生人說話,她說好;一瞬間,她變成了一個聽話的孩子,而這僅僅是因為她感受到了愛,她對里昂說“我想我愛上你了,我能感受的到,在我的胃里,它現在很暖和,以前這有個結,現在沒有了。”
影片中,瑪婷達的愛熱烈,所以她不停地表達著愛,毫不掩飾。當里昂救了她后,她穿上了他給她買的新衣服,問他“好看嗎?喜歡就應該說出來。”她教里昂表達自己的喜歡,讓里昂嘗試在床上睡覺,讓他體會到許久不曾體會的人的正常感情。正如那盆無根盆栽的結局,他也開始生根發芽,感受生活的美妙。
03
里昂始終對瑪婷達無可奈何,她說要當殺手時,里昂拒絕了,可她拿起槍向外面窗戶射擊表明她的決心時,里昂屈服了。她說出錢雇里昂替她殺人時,里昂拒絕了,可當她將轉輪手槍抵在自己腦袋上時,里昂屈服了。他唯一一次的拒絕,是拒絕了瑪婷達的第一次。那時,他是愛她的吧,他在害怕,怕自己喜歡的人因為自己死掉,因為以前的愛太痛,所以這次,寧愿以愛為名,只做她的保護神。
里昂是什么時候開始喜歡她的?是她說“要么愛,要么死”的時候,里昂紅著眼眶的時候?還是她們玩游戲時,里昂眼神四處躲閃的時候?是餐廳里瑪婷達親吻他時,他完全動彈不得的時候?還是他看到瑪婷達的信后,沖向大廈去救她的時候?
或許都有吧,相處時間越久,內心的感情反而越加豐富。愛也每日劇增。
當瑪婷達遇到危險后,他立馬沖了出去,那一刻,他失去了思考能力,失去了身為一個殺手的冷靜,只知道自己要救她,自己不能失去她。
當他再次看到瑪婷達的那一刻,一切都不必說,一個緊緊的擁抱,足以抵上千言萬語。
故事的最后,當他意識到自己快要死去的時候,他對瑪婷達說“You're not going to lose me. You've given me a taste for life. I wanna be happy. Sleep in a bed, have roots. And you'll never be alone again, Mathilda. Please, go now, baby, go. Calm down, go now, go.”(你不會失去我。你讓我嘗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樂。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永遠不會再孤獨了,瑪蒂爾德。求你,走吧,寶貝,走。鎮定,現在就走,走。)
最后一刻,他說了一句“I lo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