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菲茲美術館? ?影像記錄92
2023年7月12日,基本上,半天消耗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半天在烏菲茲美術館,匆匆忙忙,其實也只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實在太大了。真要仔細看,得住下來,看一個月。
但就是這半天,讓我浸潤良多。還是那句話,有的地方你待了多久都沒啥感覺;有的地方,你看一眼,便刻骨銘心。
沒有美第奇,便沒有烏菲茲。正如沒有佛羅倫薩,就談不上文藝復興。然后才是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
一、烏菲茲美術館
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每年有400萬人來旅行膜拜。
1737年,意大利的名門望族、文藝復興背后的資助者——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位男性去世,后繼無人,只留下一個女人安娜·瑪利亞(Anna Maria Luisa de’Medici,1667年8月11日-1743年2月18日),臨危受命下,她做了一個決定:把家族400多年來積累的全部藝術遺產,捐給政府。也由此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對所有人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這里有最好的文藝復興大師的杰作:喬托、利皮、波提切利、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魯本斯、提香、卡拉瓦喬……這里已成為人類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烏菲茲歷史上也曾遭遇過劫難,尤其是1762年的一場火災和兩次世界大戰,對藏品造成嚴重損害。之后,烏菲茲對收藏進行長期的整頓和完善。
沒有人會不愛陽光明媚的佛羅倫薩。整座古城就是個露天的美術館,走在石板路的街巷、廣場,隨時碰到文藝復興大師們的雕塑;經過的老房,可能波提切利、米開朗琪羅500多年前就住在這樓上。
阿諾河流經整個佛羅倫薩老城,烏菲茲美術館就坐落在岸邊。(圖片1)
今天的烏菲茲美術館之所以存在,功勞其實屬于一個女人。(圖片2)
1737年的安娜·瑪利亞,做決定把家族積累了400多年的藝術遺產捐給政府的時候,還約法三章——
一切都留給國家,所有藝術作品需服務于“公眾利益”,需用于“吸引外國人的好奇心”。
這可以說是一個私人對國家的最大捐獻。由此,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大型博物館,并于1769年正式對公眾開放。
籌備期間的1762年,烏菲茲曾發生一場火災,萬幸的是火災被及時撲滅,不過損失還是不可避免。為此,烏菲茲專門設計了一個寬敞的螺旋形階梯,作為另一條通道。
所以說,沒有美第奇家族,文藝復興不是我們現在所見。
二、美第奇的烏菲茲——世界的烏菲茲
(圖片3)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1436年在科西莫的資助下完成建造,這個震驚世界的圓型穹頂,至今仍是佛羅倫薩的標志.
14世紀初,佛羅倫薩突然“發明”了文藝復興,使這個小城變成了一個奇跡。這項運動的主力是當地年輕的藝術家們,而這些藝術家背后的金主,就是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最早是托斯卡納的農民,12世紀做羊毛貿易起家。后來做高利貸發財,再辦銀行成首富,富可敵國,甚至使佛羅倫薩在14-15世紀成為歐洲的商業中心。
之后,再到政治,贊助教皇,涉足宗教統治。家族輝煌時期共產生了3位教皇、2位法國王后。
如果說最初贊助藝術家創作,可能是為了高利貸生意而“贖罪”。到了美第奇家族掌權的第三代——洛倫佐時,他本人就已是一名詩人和藝術鑒賞家,并親自提攜、資助了三位影響藝術史進程的大師——波提切利、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他掌權的時期成為“文人墨客的黃金時代”。(圖片4)
此外,但丁、薄伽丘、馬薩喬、拉斐爾、提香、馬基雅維利……這些大師的名字都與這個家族緊密相連。
美第奇家族每個人都是藝術贊助人和大藏家,經過幾代人、幾個世紀的遺贈、捐贈和交換,藏品在數量和類型上,都不斷豐富。(圖片5)
至今烏菲茲藏品的總量,共多達23萬多件,龐大浩雜。除了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外,還收藏了古希臘羅馬雕塑,埃及藝術,和非歐洲藝術,如中國瓷器,中東的掛毯,還有從非洲傳到西方的古老作品……
現在的烏菲茲美術館有三個組成部分,分別坐落在阿諾河兩岸:位于北岸的烏菲茲畫廊,及南岸的皮蒂宮和波波里花園。
這三個部分在分離近120年后,在2015年重新合并,作為一個整體“烏菲茲”。
烏菲茲畫廊所在的建筑,曾是作為美第奇家族辦公樓的烏菲茲宮。
1561年,科西莫一世作為當時佛羅倫薩共和國的統治者,為了更好地管控法官,他找來天才建筑師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改造修建出烏菲茲宮,作為政務廳的辦公樓。
而科西莫一世的夫人,也是西班牙的公主,買下了河對岸的皮蒂宮,作為家人生活的宮殿。(圖片6)
后來1565年,為了兒子和奧地利公主的婚禮,科西莫一世又請瓦薩里修建了一條私密廊道,全長近千米,從烏菲茲宮出發,橫跨阿諾河,連接皮蒂宮,穿出來后就到了波波里花園。(圖片7)
建筑師本人都曾強調過遇到的技術困難:“我從沒讓人干過這種土木活——這是在河上打地基,難上加險,房子幾乎就在空中!”(圖片8)
這條走廊與建筑師同名叫“瓦薩里走廊”,作為私人廊道一直關閉。走廊兩側,掛滿藝術家的自畫像。(圖片9)
現在,烏菲茲畫廊的展覽空間還在不斷拓展,預計將超過16,000㎡,藏品3000件,主要為繪畫和雕塑。(圖片10)
皮蒂宮面積有30,000㎡,藏品多達3萬件:不僅有繪畫和雕塑,還有各種裝飾藝術、鐘表花瓶、非歐洲藝術、地毯、紡織品等,應有盡有。(圖片11)
此外,庫房里還有近20萬張紙上作品,檔案材料多達幾英里長……
波波里花園占地約133,000㎡,是歐洲皇家花園的典范。整個花園與成百上千件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雕塑,融為一體。(圖片12)
東面走廊的中心位置“講壇廳”,最初在1584年竣工,2012年最新修復,精巧極致。約6000片印度洋的珍珠母貝殼鑲嵌在穹頂,再點綴上多達130㎡的金箔片,最后上鮮紅色透明漆。(圖片13)
講壇廳墻上掛著緹香、巴薩諾、卡洛德·卡利亞里的繪畫,自然光透過威尼斯玻璃的窗戶,落在古代雕塑上,落在珍貴家具,也落在大理石鑲嵌的地板上。(圖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