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顯
1、
某個公號的主編前來后臺要求轉載我的文章。
我心想:哎呀自己的文章受到認可和賞識,好事嘛!
但仔細看了留言之后,我卻沒理他,截了圖給你看下:
圖中文字內容是:
你好,想轉載文章:《不管哪個明星結婚,你都能用這個套路寫出熱點爆文》。轉載平臺:xx,id:xx,需要開白名單,麻煩您開一下
事情應該是這樣的:他來我這,是因為把我的原創內容復制粘貼完,準備在自己的平臺上發布,發現系統禁止他轉載,就來找我要授權了。
原本我非常樂意授權給他轉載,可惜了,你看他這口氣。
主編啊,您把一個寫文章的人當成什么了!您向我問一句“是否可以開白名單”也好啊,起碼我能感到被尊重啊。
讀者們,換成你是原創作者,看到如此這般,你會怎么處理?
2、
前不久微信收到以一個微信群的陌生好友的添加請求,我通過了對方的申請。
接下來是聊天開始。
請看圖:
我身上有個在別人看起來不太好的習慣,我會用“您”做開場白的尊稱,也許你會覺得此舉使人有距離感,但我總覺得無論對方是否尊卑,咱都應該先尊重人家。
當我看到對方一上來連著提兩個“你”,語氣有些傲慢,感覺有些別扭。
當你看到這里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對方是不是有些沒禮貌?
不管怎樣,咱不能跟著沒禮貌,該尊稱還得尊稱。
緊接著,對方開始展現自來熟的狀態。
然后,我受不了了。
我在什么時候寫文章,當然可以把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對方,可惜這種要求式的問話讓我感覺很尷尬。
這讓我分享也不是,不分享也不是。
對方與我只是屏幕之交,打個比方,我跟他像是七八分熟的牛肉,彼此也不熟。
反正我是不敢隨意向認識度達到“三四句話”程度的人開口索求,而很多人敢。
也許是自己修養不夠,被對方幾個強勢的問話激起了玻璃心,又覺得對方是一個愛好寫作的人,那么他應該會通情達理吧。
于是,試探性的給對方提個醒。
結果,如下:
天啊,敢情不是我玻璃心!
對方還真把我拉黑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表達不好,導致對方不知道我想說什么,竟覺得我在浪費時間。
如果真是浪費時間,我又何必理會你。
因垂斯?。?/p>
好吧,我以后要改正表達方式,你看我這都被拉黑了,于是默默截了圖,以史為鑒。
3、
前幾天,在一個公號作者聚集的微信群中,大家聊起自己遭遇一些粉絲各種索求的情況。
作者們通過了粉絲對其個人微信的添加申請,然后:
有的作者被陌生讀者咨詢這咨詢那,最后直接咨詢了作者的年齡、工作、婚戀,仿佛公號作者的隱私也應該拿出來分享。
有的作者冷不丁收到陌生讀者視頻或語音聊天請求,正在寫作的他嚇了一跳,以為讀者有什么事,雖不熟,但出于禮貌,接通了對方,結果人家只是想和他閑聊。
有的作者經常收到陌生讀者的稿件,不是投稿,而是讀者用理所當然的口氣要求他改改,幫忙指點指點。
然后我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之前很多時候,我很熱情的幫讀者解答疑惑,或者仔細評閱他們發過來的文章,真誠的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或建議,也不求什么回報。
但完事后,對方卻拍拍屁股走人。
是的,連句謝謝都沒有。
幾次以后,心涼了半截。
你說我以后幫還是不幫?
后來我變了,對陌生人在聊天中一上來二話不說就扔問題、拋文件、求關注、求投票、求點贊的情況變得愛理不理。
如果對方態度客氣,字里行間透露著誠懇真誠,我還是很樂意分享或幫忙的。
只不過,我開始感慨世道變了,世風日下,這是伸手黨的天下。
4、
之前曾聽朋友聊到,家人給她寄來特產零食和證件信物,快遞抵達時,她在單位上班,只能不好意思的請求其住處舍友幫忙領取,舍友欣然領命。
待這位朋友下班回到宿舍時,卻發現快遞物已被親愛的舍友拆出,從家里寄來的身份證件被舍友飽覽之后擱在桌上。
也是這位朋友人格太好,心胸寬廣,對此無奈卻怒不起來。
我很好奇她舍友為何如此行為,她給出的答案令我啼笑皆非。
她說平時收到自己的快遞,如果是美食,便留給自己一點品嘗,把其余大部分拿出來給舍友分享。
如此情況過三,舍友覺得她如果有新的東西,就應該拿出來分享才屬正常,久之,她的東西開始變成公眾之物,或者說是舍友的禮物。
這簡直是伸手黨們赤裸裸的勒索。
好東西確實要眾人齊分享,生活才顯得無比和諧美好,但分享給你是情分,不分享給你是本分。
分享的對象不應該是自作主張的強盜,打著“關系很好很熟”的旗號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和貪婪,只會讓分享的性質變味。
詢問式的請求方式比明拿明搶也許讓人感覺更心安,但伸手黨們把別人的分享看成了理所當然。
5、
記得當年讀大學,在大多數人還沒帶電腦過來的時候,自己在宿舍安裝了電腦。
漸漸的,自己的電腦就慢慢成了公共電腦,眾人的娛樂機。
很多人趁我不在之時不經過我的同意便大搖大擺的開電腦玩,待我回來之后還得等那位老兄玩多一局斗地主游戲后,我才可以使用,敢情這并不是我的電腦。
有一次,我發現有人趁我不在之時在電腦里偷翻我的私隱文件。
盡管只是些文章文字信息以及小時候的照片,但文件內容隨即變成眾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我忍氣將電腦鎖了密碼,伸手黨們對此就不高興了,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不信任,他們甚至開始覺得原來我是吝嗇鬼,繼而重新審視我的為人。
我覺得自己不是萬維網客戶端,而且只是一介草民,隱私留給自己翻閱即可,但伸手黨們覺得全世界的東西都應該是他們的,當他們需要的時候,他們還在乎別人那點隱私嗎?
也許,伸手黨們對霸占喜好之物早已習以為常。
6、
有個同事跟我吐槽,說他偶爾購買些零食,真心分享給大家一起食用,然后把裝滿新鮮零食的袋子放在辦公桌上。
然而,只過半天,當他也想來品嘗一下的時候,發現袋子已變空,于是他還沒嘗到幾份甜頭,卻只能對袋空飲恨。
有些人有空沒空會主動光臨隔壁宿舍問其是否有零食可滿足口舌、是否有煙絲可滿足煙癮、是否有日用品可滿足生活,倘若有自己所需,便大方蹭之。
雖然這是一種雙方關系親密的象征,也是社群交往中稀松平常的現象。
別人有需要,作為鄰居的我既然在兩方生活挨得這么近,您有需求或有疑難,我能幫則幫。
本無可厚非,也沒要求您回報什么給我。但當我們無物可供時,伸手黨們便覺得這是不正?,F象,甚至會懷疑到雙方感情深度問題。
伸手黨楚楚可憐地問:你為啥不幫我?
或者惡狠狠地指責:“你怎么能沒有我要的那個東西呢?”
其實很正常,生活中有時候會遇到彼此并不很熟悉的人,突然請求我幫忙,有些忙就算有心盡心卻是無力,坦言幫不了,極端的現象是,對方連個謝字都不講,從此與我之間再無聯系。
7、
這個社會本來就有些扭曲,也不奇怪很多人的心態被潛移默化,周圍的人慢慢開始被伸手黨的思維心態所污染。
有些時候,明明對方傷你千百遍,你待對方卻如初戀,盡情忽略了周圍對你的好,只惦記著自己與對方那層解不開的心結。
結果別人對你千般好,你待別人如根草,要知道別人并不欠你,需要感謝和感恩別人,你卻覺得別人理應如此,認為別人的幫忙是情理之中。
現在很多小孩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小時候把索取當理所當然,長大了亦如是,覺得接受無私分享也是合情合理。
漸漸的,只知道一味的接受,不懂回饋,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不懂得怎么去回報感恩。
長大了,這樣的小孩進階成了伸手黨也屬于正常現象,因為他們一直不懂心懷施恩的布施與分享,而是享受于無盡的獵取與索求。
在這個追求雙贏的時代,社會并沒有要求我們要禮尚往來,也并沒有要求功利交往,只是大家都已是成年人,希望更多人能夠心存感恩對待生活,用心感恩生命中出現的美好,多多感謝生活中善待自己的朋友。
就像面對著鏡子,在恩賜中有善與愛的陽光反射,或許原本的友誼與和諧還會升華。
但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