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個字,便是我的青春。”我也想輕輕地說一句:“這14個字,也是我的青春!”
人生第一次追劇追的便是《射雕英雄傳》。靖哥哥與蓉兒的愛情故事,楊康與穆念慈的愛恨情愁,洪七公的叫花雞與打狗棒,老頑童的“不好玩,不好玩”,還有那“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nèi)波瀾現(xiàn);拋開世事斷愁怨,相伴到天邊”的歌詞都是我追劇的理由。
大我?guī)讱q的姐姐追劇的段位比我高許多,她有一本貼滿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楊盼盼這些明星粘貼畫的精美歌詞本,總是深鎖抽屜,從不輕易讓我碰觸!也正是從我姐這兒我才了解到金庸這個名字,還有那盛滿江湖的十四個字!
后來班里流行的禁書中就有一本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只可惜當時我是好學(xué)生,太聽老師的話了,沒有沉迷其中,只依稀記得黃蓉恢復(fù)女兒身時的那段“笑靨生春,衣襟在風(fēng)中輕輕飄動”的描寫以及“靖哥哥,你不認得我了”幾個片段,蓉兒的古靈精怪算是深入腦髓了。沒有繼續(xù)癡迷到現(xiàn)在是滿滿的遺憾!
再后來陸陸續(xù)續(xù)地看了電視劇《俠客行》《連城訣》《神雕俠侶》《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有些還翻拍了好幾個版本,這些家喻戶曉的電視劇每一部都各具特色,每一部都引人入勝,也在無數(shù)人心目中勾劃了一個武俠的天下,周星馳、馬云這些人多次在公開的場合說過自己有一個武俠的夢想,我想多少都受到過這些電視劇的影響吧。
在我看來《射雕英雄傳》的經(jīng)典版本當屬黃日華、翁美玲莫屬,無法替代,也無需理由;《神雕俠侶》當以古天樂與李若彤的最為經(jīng)典,這是我心目中最般配的楊過與小龍女;李亞鵬演的令狐沖對小師妹岳靈珊的癡情最到位;而只有乖乖虎蘇有朋才能演繹出張無忌面對感情的種種優(yōu)柔寡斷。
有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使中國的武俠小說由通俗走上了經(jīng)典。這句話,我十分贊同。金庸是一位家學(xué)淵源和學(xué)貫中西的大學(xué)者,他的小說里有真實的歷史背景,郭靖楊康的名字由來是“靖康之恥”;他的小說里有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全真教教主王重陽就根據(jù)北斗七星的變化演繹出天罡北斗七星陣;他的小說里更有感人至深的詩詞歌賦,《神雕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后再重逢的場景讓很多人激動地落淚,楊過當時吟誦的就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他的《雪山飛狐》的敘述方式參照的便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射雕英雄傳》中牛家村密室療傷這一段完全符合戲劇中的“三一律”原則,讓所有的矛盾沖突在牛家村這個唯一的小酒館中集中爆發(fā),處理得十分完美。這些都是我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講訴的生動案例。小說中對人性的深刻細致描繪,都值得一一品味。也正因為如此,金庸為我們演繹了一個亦真亦幻、亦虛亦實的武俠世界,他的所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獨特真實的,勾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武俠世界,而金庸老爺子,毫無疑問,便是這個武俠世界的創(chuàng)世主。
現(xiàn)在很多人專門研究金庸,我比較喜歡的是六神磊磊,他的過人之處在于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他都能用金庸作品當中的三觀來評判,讀完之后也的確能讓人心服口服。這也說明金庸的作品還是十分實用的。都說老師批評學(xué)生是門藝術(shù),記得我曾有個學(xué)生平時的表現(xiàn)總是差強人意,還特別叛逆,不愛聽批評的話。一次我開玩笑地跟他說:“你啊,素質(zhì)不錯,可為什么總像段譽一樣呢,有六脈神劍在手,卻總是在關(guān)鍵時候使不出來呢?”沒想到這個學(xué)生聽完以后不但沒有反駁,還十分高興地說:“是啊,老師,我也覺得自己是這樣,接下來看我施展凌波微步!”這應(yīng)該是一次默契十足的批評吧,金大俠功不可沒!
這樣看來,雖然曾經(jīng)留下過不少遺憾,但是種種機緣巧合還是讓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金庸作品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為人處事。我自覺身上多少還是有點俠女的豪氣,有些江湖的任性,骨子里還是一個單純隨性的人。
昨晚,得知先生仙逝的消息十分震驚,雖說94已是高齡,可總感覺他是至少可以活到一百歲的金大俠!深夜十點,同事搭乘我的車回家,兩個年近四十的女人一路談?wù)摰亩际墙鸫髠b,這個看似文弱的女子,竟也有月夜之下,穿過墳地回家追《射雕英雄傳》的傳奇!金大俠,你影響的可不是一代人啊!
卞之琳有一首詩《 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 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用來形容金大俠對我們的影響最恰當不過了,謹以此詩悼念我們的金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