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哲學的基本規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表明了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對于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個規律是我上小學就聽爸爸講過的,那時太小,聽不懂爸爸在說什么。只是多次聽爸爸講過,知道它很重要。
現在有了一點體會。也不知是否正確。
我已經習以為常自己的做事風格,三分鐘熱度是太經常的事。以前每想到一件可以做的事,那簡直激動的覺都睡不著,三天,有時用不了三天,就像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
這樣的經歷多到自己有點麻木了,直到最近一次想法,自己好像已經完全不會激動了,等著這個想法慢慢沉寂乃至消失。然而三天過去了,這個想法在生長,長出了一些分枝,這些分枝有些看起來生命力旺盛,另一些分枝則漸漸枯萎。
我把這幾天經歷的過程稱作第一次否定過程。
我理解的否定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否定一部分,肯定一部分。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等著它繼續變化。所謂等著就是這個想法它不會靜止不變的在那里。當遇到新的事物或新的靈感與之結合時它就會變化,也就是生長。然后再重新經歷以上過程。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否定之否定的概念。
網絡上有一個詞“迭代”,聽起來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論有類似之處。不斷試錯,不斷否定,也不斷肯定。
聽上去挺酷的,不知道對不對。我將等待第二輪的否定過程。以后不用天來數一個想法從出現到消亡,而是看它能經歷幾次否定過程。說不定這么多想法中真的有一個經過多次迭代后可以變成一個出色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