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免不了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很幽默,有人很穩重,有人很活潑,還有的很會開玩笑……
一不小心你就會遇到一些看起來和善可親一說話就直接開玩笑的人,說你什么都是在開玩笑,你當真就是你的不是了!這種玩笑愉悅了自己也愉悅了看官,卻忽略了被玩笑人的心情。
而被玩笑人不在乎兩種,一種是立刻反擊(結果就是有可能越懟越嚴重)。另一種是內心雖然不舒服,但是受了。(而這種的結果就是讓別人潛意識的認為你是一個可以隨意拿來當作話題的主體)
當大家都在一起聊天戲耍的時候,突然某某指向你表示你很像猴子或者你就是個杯具時,這時大家都在大笑不止,無疑這種行為愉悅了所有看官,中間也可能包括你自己。但是少年請清醒過來,請意識到這是一次無意識中進行的人身攻擊。也許大家都沒有惡意,對方也只是開玩笑而已,這樣也許還可以讓大伙關系融洽,氣氛更好。但是這卻是無形之中進行的身份詆毀。
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最基本的社交原則是相互的尊重。常規的開玩笑范圍僅限于對周邊事物的幽默解讀,不能直接對個人進行評論與定義。但凡遇到對自身進行言論宣導的一定要及時制止。
這時,我們可以和顏悅色的告訴對方:抱歉,我就當你開玩笑了。不過希望下次你是對著杯具或者猴子這么說。
語言說出來就是話語,話語是有權重的,可以潛意識引導聽眾心理,古言: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說話時能夠想清楚這些話語的最終效果和影響,以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們要求不了別人,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三思而后言,說出來的每句話都是你自身內涵的展現,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過分言論都能用一句“開玩笑”來草率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