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自公眾號:思想的隧道
2017年7月15日,有幸參加了得到組織的線下大課“知識大通關”,在上海世博中心紅廳現場聆聽了幾位得到“大神”級專欄作者的授課,獲益匪淺。
緣起 ?
6月初得到發出消息,4個訂閱人“100000+”的專欄作者李笑來、薛兆豐、劉潤、萬維鋼(號稱F4),要在上海開線下大課,看了介紹后我并未在意,因為那些內容在專欄中基本都涉及過,現場聽一天課,時間成本比較高,也就不再想這件事了。
我的朋友許小白(公眾號:踐行的遠方)也是得到和李笑來的忠實粉絲,某天他突然發消息說15號線下課一塊去吧?
我就把我思考的兩個問題發給了他。
所講內容未見有太新的東西?去現場是否有必要?
你可能更看重學友的互動,但這有可能是最弱的,因為當天課程中不可能有太多空余時間和他人交流。
成本是不是太高?錢還好,一天的時間,加上前后各一天,實際上可能要花三天時間。
他沒回,我想著這事也就算了,可是第二天早上發現他在半夜回了一條:“
票已經定過了,我不看中互動,我就是想去現場看看聽聽,看看這幾個老師的表現,感受感受。”
并發了定票支付截圖。你知道,得到的產品是沒有退貨這一說的。
可是我單位這段時間事情太多,請假很不好意思,實在糾結。
又過了幾天李笑來專欄中一個同學也問是否有必要去現場參加線下課,李老師回復說,是否去得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些分享的嘉賓是不是我信任的?
2、這次的分享能否提升我的認知,幫我節省成長的時間?
3、我能否通過這次活動建立更多的連接?比如認識一些同樣想要成長的戰友。
第1條,除了薛兆豐專欄沒訂閱(但讀過他的書),其他的訂閱了,可以信任。
第2條,不太確定。因為從售票廣告看,線下課的內容好象沒有太新的。
第3條,建立連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我們在低水平階段的時候,建立的連接是否也都在低水平范圍內?現場是否有多余時間?高手能否搭理我們?這些都不確定。
3個問題假如滿分100,我的答案也就是剛及格。及格了就可以去,不再糾結。
請假、訂票各種小插曲,不再細說。
直接把時間撥到15號的現場,本次課程名為“知識大通關”,應該是對專欄知識的總結、提煉和升華,但學完后我最強烈的感受卻是,幾位大神老師在介紹他們心目中的大神。
大神 ?
因李笑來航班延誤,原本他的第一場換成了薛兆豐老師。
薛老師講了他心目中的四個大神學者的故事。
1、卡爾·波普爾
薛老師在介紹了波普爾的生平和貢獻前,先問了一個問題,“那么多知識,該學什么?”
然后從波普爾的思想中總結了兩個啟示:
為了學習而學習的人,與那些不學習的人相比,可能浪費的時間一樣多。
為了創新而創新的人,與墨守成規的人們相比,可能做出的貢獻一樣少。
最后,揭曉問題的答案。
先區分科學和非科學,經濟學是可證偽的科學,可證偽的才是地道的。
2、阿爾曼·阿爾欽
阿爾欽給我們的啟示是:
競爭決定生存。
生存決定人性。
薛老師由阿爾欽的故事,回答了“愿景到底有多重要?”
生存之道與愿景無關,關注存活規律才是地道的。
3、戈登·塔洛克
塔洛克給了我們兩個啟示:
有謂的成本 VS無謂的損失,經濟學家教你學會怎么拿捏才是當中的關鍵。
暫時收益陷阱,經濟學家教你把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因素納入天平。
塔洛克同時幫我們回答了,“為什么缺乏想象力一定會虧本?”
計算成本永遠要納入看不見的因素,看見看不見的才是地道的。
4、唐納德·麥克洛斯基(后改名戴爾德麗·麥克洛斯基)
麥克洛斯基給我們的啟示是:
跟生活扯不上關系的知識,學與不學都不要緊。
同時,告訴我們“學多少經濟學才管用?”
經濟學中的數學游戲只是炫技,跟生活相關的才是地道的。
接下來劉潤老師登場,他講了他心目中的四個“CEO”。
臧勤,號稱上海灘第一的哥,他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發現他并使他的事跡廣為傳播的卻是當年劉潤老師的一篇文章《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臧勤的故事,告訴我們信息對稱的重要性。
約翰·伍德,他是一位用“責權利”這種商業邏輯來做公益活動的慈善家,運用商業邏輯杜絕了慈善活動中的腐敗現象。
達爾文雀、Haier,由他們闡釋永續經營的重要性,選擇企業方向時可交給市場,而不能迷信“自選”。
最后一個CEO是一位走失孩子的父親,巧妙利用了傳播的邏輯,快速找到走失的孩子。由此,講述了“正態分布”和“冪率分布”兩種商業模式及策略。
下午課在2點開始,李笑來登場,他的演講主題是《看見未來》。
李笑來講了他心目中的大神孫正義,孫正義的經歷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活在未來”。李老師還回顧了他所一直踐行的一些原則,“做對的事情”、“學會正常的溝通”、“改變別人也等于改變世界”、“投資不能問別人”、“治療抑郁癥的辦法就是和這個世界聯系更緊密”、“信譽是唯一的未來資產”、“做好人是劃算的”……
下午的第二節課由文科生羅振宇代萬維鋼講《博弈論的精神》,雖然萬老師未到現場,但親筆寫了演講稿。
萬老師介紹了他心目中的三個博弈論大神。
1、馮·諾依曼
2、約翰·納什
3、梅斯奎塔
通過介紹三位大神在博弈論方面的建樹(比較燒腦),得出5條人生策略。
1、你的對手中,一定有蠢貨;
2、但是,我們必須假定人人都是“老司機”;
3、一個由理性者構成的社會,不一定是個美好的社會;
4、最好的競爭力是“勾勒未來”(這個和李笑來的“活在未來”的說話相似)和“設定局面”;
5、沒有一定有效的策略。
講完博弈論后,羅振宇用他的一句名言結束了全天的課程。
一天課程很緊,內容很豐富,既有對老知識的回顧,也有新知識的教授;既有輕松的案例,也有燒腦的博弈論……本文僅做了最簡單的記錄,要想全面吸收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還需要一個過程。
相關演講的完整文字版,已經整理出來,陸續放到我的公眾號:思想的隧道。歡迎關注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