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上海722知識大通關——個人知識通關記錄
我沒有參加過線下的大課,關于參加線下大課我心中有一個困惑,就是是否值得,按照笑來老師的三條標準,一是這些分享的嘉賓是不是我信任的?二是這次的分享能否提升我的認知,幫我節省成長的時間?三是我能否通過這次活動建立更多的連接?比如認識一些同樣想要成長的戰友。反思個人,對于第一點這些人信任沒有問題,第二點是否提升自我認知,我不確定,我可能認為只是一種形式,作用不大。第三點是我就有點不自信,因為就我目前能力水平,我想可能沒有人愿意與我交往,按照永澄老師的價值理論,這就是價值交換,可能還不到這個階段,所以,我想都沒有想過要去線下聽課。但是,看了很多人的筆記與分享,我對自己的理由不那么堅定了。可能,下次我會積極參與,那下次再說。
這次的內容是基于網上關于知識大通關的一些筆記,如吳玉婷9000字的的干貨筆記、以及笑友群里的現場錄音。
初看知識大通關,以為是羅胖要把四位老師所有知識全部聯接起來,現在看,其實還是各位老師自己梳理各自領域的知識,把主要知識框架用1個半小時時間呈現出來,并沒有聯接或所謂的通關,這一點有點標題黨。
既然現實如此殘酷,那么,我個人聽完了錄音,也試著把四個老師的知識作一個簡單“通關”,嘗試著去了解每一位老師都有的那些底層知識,也就是成甲所說的臨界知識。
一、大神是標配
在每一位學習者心目中,都有學習榜樣。四位老師在初學者時,也有心目中的在大神,大神在個人的學習成長中起著不可估量的推動和牽引作用。這些都是不可爭辯的事實,這也是每位老師成為大神的基石和前提。因此,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習,要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大神,成為他的腦殘粉。
薛老師講了他心目中的四個大神學者的故事。
1.卡爾·波普爾。知道了“那么多知識,該學什么?”
并總結了兩個啟示:一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的人,與那些不學習的人相比,可能浪費的時間一樣多。二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的人,與墨守成規的人們相比,可能做出的貢獻一樣少。
2.阿爾曼·阿爾欽。知道了競爭決定生存,生存決定人性。
3.戈登·塔洛克、塔洛克的啟示一是有謂的成本和無謂的損失,經濟學家教你學會怎么拿捏才是當中的關鍵。二是暫時收益陷阱,經濟學家教你把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因素納入天平。
塔洛克幫我們回答了“為什么缺乏想象力一定會虧本?”計算成本永遠要納入看不見的因素,看見看不見的才是地道的。
4.唐納德·麥克洛斯基(后改名戴爾德麗·麥克洛斯基),麥克洛斯基給我們的啟示是:一是跟生活扯不上關系的知識,學與不學都不要緊。
這些大神都給回答了他不一樣的問題,找到答案;
李笑來老師講了他心目中的大神孫正義,他的經歷很好的詮釋了什么是“活在未來”,同時,笑來老師在得到專欄里了說過,在嚴肅文學上,他說是喬治·奧威爾的腦殘粉,在通俗文學上,是斯蒂芬·金的腦殘粉,在語文上,他是錢鐘書的腦殘粉,在經濟學領域,是米爾頓·弗里得曼的腦殘粉,在正確思考并踐行方面,他是橋水公司創始人雷伊·達里奧的腦殘粉。
萬維鋼老師他心目中的三個博弈論大神。馮·諾依曼、約翰·納什、梅斯奎塔。他得出五點啟示:一是你的對手中,一定有蠢貨;二是,但是,我們必須假定人人都是“老司機”;三是一個由理性者構成的社會,不一定是個美好的社會;四是最好的競爭力是“勾勒未來”和“設定局面”;五是沒有一定有效的策略。
二、希望是動力
人沒有理想與臭咸魚有什么區別。通過四位老師的成長之路介紹,我們都能力很明顯的看到希望的影子。
笑來老師分享了一個最震撼的心理學實驗:老鼠是會游泳的,把老鼠扔到泳池中間,老鼠會很從容的轉圈,用須探測哪里離岸邊最近,如果沒有須,老鼠就如何就探測不到方向,如同沒有希望,最終,選擇自殺。
人生也莫過如此,最重要的是要有希望,沒有希望就會主動沉淪。沒有認真,主動的考慮過未來,挫折就會剪掉你的須。怎么才算是認真、主動的考慮未來,找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用120%的相信,也就是要盲目的自信,為什么說是120%,因為,如果被別打擊損失20%,還是100%相信自己能成功。
笑來老師的專欄更是明確的希望是什么,希望就是相信明天會更好,更精確的一點的定義是:所謂的希望,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明天會因為今天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心存希望”是成長的必備要素質,你要成長,必須努力,努力就是要習得一個又一個技能,在技能習得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希望就是我們的護身符。
三、生存最重要
1.薛兆豐老師講的競爭決定生存,生存決定人性。薛老師漁村的故事就很好的表明,人是制造理由的動物,制度決定人的立場和觀念,在漁村的故事中,不同的所有制下(私有制、公有制、集體所有制),人會去選擇擺在桌面上的理由。這就很好的說明了什么樣的制度下決定了人的取向。達爾文說過人的感情不能免于生存壓力。也正是羅胖全場結語說的那樣:沒有道路可能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但是細想,我們選擇真誠的理由正是因為這是我們的目前最好的選擇,是博弈的最佳途徑,這與人性無關,與道德無關。
2.劉潤老師講了永續經營同樣也證明了優勝劣汰,市場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淘金器。
故事一:馬賽男人的案例。2015年劉老師去乞力馬扎羅,七天時間進山出山,海拔5895米,團隊11人抱頭痛哭,但是11人,旁邊站了64個黑人幫忙拿行李,里面的大部分黑人女性擁有同一個老公,馬賽男人娶妻無上限,每個馬賽男人的成人禮,是殺死一頭獅子,沒有被獅子吃掉的人會被認為是基因最好的男人,傳播基因。優勝劣汰,物競天擇。
故事二: 海爾的案例。海爾這樣的2000多億的規模,思考的問題是,如果某天有1000億沒有了怎么辦?比如材料科學的出現,還需要冰箱和洗衣機嗎?根據物競天擇的理論,將70000人的公司,切分成2000個小微企業。事情自己干,自己出錢,責權利獨自分配。標準很簡單,能不能拿到外部的融資,錢花完了都沒人投,如果是該死的,那就沒有被市場選擇。等優勝者決出時,張瑞敏會說:我當時怎么都沒想到,居然會是他。
故事三:韓都衣舍的案例。生意不好,設計師、供應鏈、天貓店小二,到底該怪誰?
280多個的三人小組,自己成立組合,每個小組給5萬元啟動資金,第一種可能性是5萬塊變成10萬塊,另外就是所有的錢都沒了,干掉這個小組,做成280多個分支機構的達爾文雀。
四、模式是基礎
這幾位老師都不約而同的講一個基本的東西,那就是如何才能做少得多,那就要在選擇的時候就要深入研究。老師給出詳細的答案。一是劉潤老師的冪次分布與正態分布。冪次分布屬于那些成本逐漸減少的行業,比如知識服務,得到APP,網絡公司,BAT、網絡租車,大眾點評等公司;而正態分布主要屬于服務行業。如餐飲業、商業咨詢屬于這一類。二是李笑來老師的說法是關于出售時間的三種模式。第二種模式就屬于冪次分布,這里天然就有巨大的利潤,足夠個人崛起。第一種模式就是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就屬于正態分布,這個規律說明了你不可能實現財富自由,你不可能比大多數好太多,這也是個人盡量選擇第二種模式的原因。冪次分布的本質是做交易成本遞減,所以,在個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出售個人的知識和技能——寫書,做出自己的產品,而且是那種對別人屬于剛需的產品。三是對兩種模式有正確的認識。既然冪次分布能夠最大化的突出出來,那么就代表有90%的人是在平均線以下,也就是說只有少部分人能夠活下來,大多數人都是血本無歸,這就是逼自己做到最優秀的那個,也就是個人IP。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你要從事這樣的行業,就要心理準備,不能把應對冪次行業的方法拿到正態分布的行業里面去,更不能把應對正態分布的方法拿到冪次分布的行業里面來,這要事先區分,做好心理預期。比如,你能力還不強的時候,那么你得先在正態分布的行業里先積攢價值,等形成的價值勢能,就可以價值交換,甚至價值變現了。也就是前面說的先存活,后成長的策略。
???;?v?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