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學院》聽課筆記
生涯是一個動態發展的路徑。生涯的概念,是從我們中學時候就開始了,選文科還是理科?你以為你在決定你的高考科目嗎?NO!你是在選擇未來的職業。
從性格來看,如果你是S,那你學理科會更好,如果你是N,那你會更容易hold住文科。進而,進入大學選專業這件事,其實也是職業生涯選擇的重要部分,s/n是認知功能的差別, 而專業的選擇,則是認知層面的選擇。
而進入工作崗位,我們則會更綜合的去考慮自己內心的聲音。比如組織的選擇、行業的選擇、崗位的選擇等等。
從組織的類型和所處的行業兩個維度去看,你需要去思考兩個方面:
其一是這個組織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否與你的性格匹配,這個組織的主流特點與你的性格是否匹配;
盈利性組織更強調價值、更冒險、更靈活,如果你是個NT,你可能就更適合在盈利性組織工作。
其二是組織所處的行業,比如互聯網行業特點是快速、崗位區別模糊,這跟主流行業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選擇崗位這個問題上,MBTI認為,同樣的工作,都可以用各種性格類型去匹配。但往往不是那么簡單,我們在一個環境中影響我行為的還有角色學習、企業倡導的文化、同輩趨同壓力等等,都會影響到崗位的選擇。
同時,崗位也是動態發展的,所以,當崗位有變化的時候,也需要在適配性上做些思考。向上發展,你也需要考慮,你適合做管理者嗎?內向型的人,跟人過多的打交道,其實是很耗費精力的,對于內向的領導者,是很自耗又很折磨人的工作。
所以,還要考慮,要找到適合自己領導風格的領導者。同時還要看看自己的領導風格是不是跟所在組織的整體領導風格相匹配。如果不做管理者,還是有別的出路的。如果做個體貢獻者,還可以去經營自己的工作室、做培訓師等等。
MBTI認為功能組合是職業選擇最相關的,因為他們與工作中的核心興趣和動機相關。比如我是NF,我就適合熱情并且富有遠見,能夠理解并且與他人溝通。
NBTI還告訴我們,我們的職位,多少用到了我的主導功能,多少用到了我的第三、四功能,從積極的角度講,MBTI希望你哪怕用了第四功能,也是你明白自己正在運用你的第四功能,并且想把這一功能提升到更好。同時,你要知道,第四功能的運用,是對你的精神有損害的。
總之,生涯是個動態的過程,生涯的多個環節如果我們能更多的傾聽內心的聲音,我們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能力提升上,而不是自己的內心損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