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向來就不需要準備的足夠好,而且也不可能準備好。
我們或許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們如果想去做某件事的時候,總希望自己先準備的足夠充足了,再去做,感覺這樣才會做的好;在想去學某項技能的時候,總會想自己先把基礎打的足夠牢固,學扎實了再去實踐。如果沒有準備充足,就不會采取行動。不過通常,自己想去做的或是想去學的,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例如,想去爬山露營,就會想,得先做好準備。要購買各種登山裝備,登山鞋、帳篷、餐具、驅蚊液、相機等。然后還得先鍛煉一個月,增強體質,還得選個好天氣......
結果通常是,登山的裝備放的補滿灰塵,堆放在倉庫,而登山的事早就忘記了。最多只會在某次朋友聊天中,你可能會說“我原計劃去登山來著,帳篷都買了,后來因為一直沒準備好,所以沒去成,等我有時間準備好了一定去”。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和經歷呢?
我有過,而且很嚴重。
對于“我還沒有準備好”這句話,自己太深有體會了。因為曾經有將近好幾個月的時間,我就處于這種狀態。每天瘋狂的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把時間安排滿滿的。心里不斷告訴自己:“我還沒有準備好,要趕緊準備,準備好了就馬上去做。而且你看,我沒有在浪費時間,我在學習唉。”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自己真是太愚蠢了,完全是自欺欺人。好在后來經以前一位很敬佩的領導點播,才幡然醒悟。
她當時指出:
首先我只是在瞎忙,而沒有實際的采取行動,建議我應該是“輸出倒逼輸入”。其次沒有深刻思考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一切的準備和忙碌顯得沒有清晰的目標性。而且當時她對我說了句”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我現在依舊記得清楚。
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一直都在不斷的準備著,但卻永遠都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也就從來沒有真正的去行動過。貌似在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可產生的結果卻沒有。
就好比,你不斷的把錢投給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的老板一直告訴你,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有做的足夠好,還需要不斷的完事。進而出現的結果就是:你每天把錢投進去,他們每天不斷的努力準備著,但卻一點收益也沒有。(這家公司就是你的大腦,而錢就是你的時間和精力,收益就是成長。)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呢?
1. 對自己期待太高,希望一開始就達到很高的標準,一開始就能做好;
2. 怕做不好,別人笑話,為了自己的面子;
3. 給懶惰找借口,不斷的暗示自己,自己還需要準備,進而不采取行動;
4. 害怕風險,不敢承擔風險,所以遲遲不敢去做
其實,這句話的危害對于我們還是很大的
1. 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就會有挫敗感,更容易放棄和抱怨;
2. 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在意自己的面子,進而不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自身技能永遠沒辦法豐富;
3. 成為了阻止自己行動的最佳借口,最大阻礙,導致從來不去實踐,當然也不會有改變和進步;
4. 因為害怕風險而遲遲不動,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和機遇;
事實上:“我還沒有準備好”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首先,你永遠不可能準備的足夠好;其次,無論你掌握了多少基礎知識,如果沒有后期的實戰,這些知識是無法得到鞏固和提升的。學習就是為了去實踐,實踐更重要。
那么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1. 對自己寬容些,不要要求那么高,這樣才能積極樂觀的繼續做下去;
2. 快速掌握必要知識(核心知識),快速行動,最好是一邊學一邊實踐,不斷改進;
3.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面子,以自己的收獲和成長為重點;
4. 長期持續的做下去,這樣才會越做越好,收獲和成長才會越來越大;
5. 如果發現總也準備好不,那就采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
6. 行動前想好方向和目標,別搞錯了,否則就是瞎忙或是跑偏了。
”我還沒有準備好“,這是一句阻礙你行動的借口。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然后去改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