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國慶去探訪了漓江岸邊的船上人家
第一次看見有人用船做房子,而且幾乎在船上生活了一輩子,這是我這個平原人永遠想象不到的。
去拜訪的阿公阿婆就住在漓江岸邊一艘刻滿歲月痕跡的小船上,好在他們都很熱情。阿公和阿婆同齡,都七十多歲了,阿公自小在船上長大,而阿婆則是嫁給阿公后才開始了船上的生活,平時以打魚為生。倆人育有三兒三女,他們都已經在岸上成家立業了。說起兒女老人臉上一臉的自豪與欣慰,而且還說小兒子買房了,過段日子就可以搬上岸去享福。他們還養了八只老母雞,平時也可以收個雞蛋什么的,白天把雞放在岸上散養,到晚上就趕到竹筏上的籠子里。窘迫的生活沒有摧毀他們對生活的應有的態度,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對生活的知足與樂觀,看著他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爺爺奶奶,后來結束談話是因為兒子打來電話讓過去吃中秋節的團圓飯,還熱情的邀請我們一起,這怎么好意思呢,于是我們趕緊麻利的溜了…
中秋節后我們又去拜訪了一位阿婆。
這應該是最后一年生活在這了,之后政府將要收船,不再允許居住在船上了,站在竹筏上的奶奶無奈的說道。
他有個四十歲的兒子,小時候發燒,燒壞了腦子,之前總喜歡打人,還背著石頭沉水自殺過,不過幸好最終被人救了。這幾年靠藥物維持著精神,好多了,給他找了個打魚看船的活計,也算暫時能養活他自己了,阿婆一直說他這個兒子很聰明的,就是不知道等到自己走了以后他一個人可怎么辦,站在阿婆一邊在岸上伺候生病的丈夫,還得來船上照看兒子,平時也揀點塑料瓶和柴禾去買來維持家用,聊天過程中還一直要請我們吃蘋果和中秋節剩下的雞肉,說是我們都給她買了油而且又聊這么久,該請我們吃東西的,我們都拒絕了,說沒事,我們剛吃飽,都不餓,實在不忍去吃她那過節才有的東西。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她買點油啊雞蛋的送過去,然后做一個她生活中的傾聽者,希望以后歲月可以善待他們。
這次訪問,受益頗深,了解了與平原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最欣賞的就是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樂觀,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
不過,現在的船上人家一般都上了年齡,而且魚越來越少了,以后可怎么辦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