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在外相遇,除了說句親切的:“‘膠地人(自己人)’之外,還會聊句‘功夫茶’”。一瞬間,仿佛又回到了古老的潮汕大地,那個對古漢語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
在這里,家家戶戶必備茶具,每天最離不開的是功夫茶,可以說喝茶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這里,男女老少基本上都有喝茶的習慣,飯后一家人圍在茶桌旁,邊看電視邊喝茶,利于消化,享受生活,其樂融融。或是榕樹下石凳子上,街坊鄰里喝茶聊天講故事,民風淳樸。
記得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學會喝茶,這自然是受了父輩的影響。初喝茶時,只覺苦澀難以入口,對父親嘖道:“這么難喝的茶你怎么每天都喝啊?”。
只見父親笑道:“孩子,喝茶品人生,你不懂。”接下來的日子中,我為了弄懂這個道理,向父親學習了沖茶的步驟,也漸漸領悟了“喝茶品人生”的道理。
飯后約半個鐘頭,便到了喝茶的時間,父親先煮了一壺開水,將茶具用開水淋澆一遍,接著往茶壺中撒一把茶葉,約占茶壺容量的五分之二。
泡茶開始,往茶壺中倒入開水,分別均勻地沖往三個茶杯中,記得不要沖太滿,功夫茶是潮汕人待客之禮。
若有客人來訪,茶沖太滿有逐客之意;也不要沖太少,茶沖太少表示主人家吝嗇,待客不周。
茶杯中的茶約占八成,客人喝的時候剛剛好,也不會因茶太滿而溢出造成浪費,這也體現了潮汕人生活的節儉和精打細算。
當然,沖在茶杯中的第一遍茶是不喝的,父親把它稱為:“熱茶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茶沖第二遍時,更有韻味。
在沖第二遍茶時,我仔細觀察父親的動作,只見他很均勻地往三個茶杯中來回沖茶,最后還往茶杯滴出茶壺中剩余的茶。
父親說:第一個步驟是往茶杯中來回沖茶,我們稱‘關公巡城’(本意兵強馬壯,閱兵時走馬觀花,有把事情簡單過一遍之意)。
第二個步驟是往茶杯中滴出茶壺中剩余的茶,我們稱‘韓信點兵’(本意所剩不多,每個士兵都點一次,有精打細算之意)。
聽到這里,我不由地敬佩先輩們的智慧,一個簡單的沖茶動作,竟將帶兵領將之道、生活節儉之理寓于其中,真令人嘆服!
茶剛沖好,我便急著要喝茶,端起茶杯一飲而盡,還未品嘗出茶的韻味,反而燙了嘴。
父親笑著說:“一飲而盡,可謂牛飲。到底不是品茶人”。
原來,功夫茶沖好之后,喝茶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一杯茶是三口而飲盡(寓意事不過三)。
喝第一口茶時,是先嘗嘗茶會不會太燙,若太燙,還是用‘關公巡城’法,先輕輕來回吹氣,使茶稍降溫度;喝第二口茶,是品嘗茶的澀;喝第三口茶,是回味茶的甘。
父親說,人生亦如此,年輕時,總是容易意氣用事,就如燙嘴的茶,此時我們需要先給自己降降溫,把心沉淀下來,才能把事辦好。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社會生存的艱辛等因素就如同一杯苦澀的茶,令我們愁眉不展,但卻仍需將生活的艱辛與苦難喝下去,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人到老年,靠著前半輩子的積累和兒女的成才,過的日子也算有滋有味、苦盡甘來,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聽到此,我深深感受到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個勞動人民積累了千百年的藏書館里,我愿意做一條書蟲,慢慢品味潮汕文化的智慧與奧妙。
上了大學,一年回家兩次,再也不能天天守在茶桌旁等父親沖好功夫茶一起品茶了,也不能聽到鄰里哼著潮劇、說著市儈的一些趣事、夾雜著茶杯交錯的聲音混合而成的溫馨鄉音。
但每當回憶起沖茶的過程及喝茶所蘊含的道理,細細體會父親說過的“喝茶品人生”的道理,嘴角總會不經意地上揚,那是屬于家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