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期】有交流的請添加微信LH19892012或長按以下二維碼:
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開,人在草木間;朋友的相處就是一月月間的相處,氣場、脾性一致才稱其為朋友。
這些年,我有機會常去潮汕,被潮汕戰友和朋友們待若上賓。潮汕功夫茶可謂是一道豐美的茶文化大餐,風雅別致,韻味悠長,講究頗多,回味無窮,自是難忘。
功夫茶在潮汕地區深受人們的喜愛,不論大人小孩,不少人早上起來就泡上一壺好茶,倦意頓時一掃而光,只覺得神清氣爽。我走進潮汕人家做客,看到潮汕人除了自斟自品更喜歡以茶會友,家家戶戶可謂是“客來茶當酒” “神定道即心”。細品慢酌、談笑風生、互通信息。融恰了鄰里與朋友的關系、增進了人與人的了解、加深了人們之間的感情。
功夫茶,主要分福建、潮汕、臺灣三個派系,福建絕大多數人喝鐵觀音,潮汕人基本都喝鳳凰單樅,臺灣人則喝凍頂烏龍的比較多。
如果問潮汕功夫茶的精髓是什么?答曰“和”。是一個“和”字。“和”是中和。原本滋生于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土壤,是先民們企求與天地融合以實現生存、幸福目標的樸素文化意識。有了“和”,相互矛盾對立的事象便能在相融、相成、相濟的關系中化為和諧整體。作為中國文化意識集中體現之“和”,主要包括中和、和諧、和順、和合、和衷、和平、和樂、和羹、和戎、交和……等內容。“以和為量”同樣強調了順應自然的原則。潮汕功夫茶道之“和”,是對“以美利天下”的一種意義之踐履,是對天時、地利、人和的融匯之體現,是對華夏茶文化豐富內涵之展示。潮汕功夫茶道涵蓋中國茶文化之精髓,綜觀潮汕功夫茶事發展與茶道,莫不體現天人合一之和:“茶藝”、“茶德”、“茶禮”,突出了人在與自然物的會合中修養情性,以便更好地去契合天道,形成和樂境界。
品功夫茶既是一件風雅之事,當然也有不少講究。沖茶自然離不開水,水分三等 ,潮汕功夫茶從水質、器皿到沖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也就是說,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沖茶喝,可謂是把飲茶的水寫到極致了,這樣喝茶不僅關乎格調,還是極度奢華的。 以前有錢人家會在早上第一道光線出來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據說太陽出來前的水屬陰性,沖茶更清香。現代有研究說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為純軟水,而用軟水泡茶確實能令湯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的不同還分為土質、沙質、泥質等。茶藝師說沙質是最好的,沙子有過濾的作用,想來也有幾分道理。現在在酒店、茶樓喝茶當然不可能對水這樣要求了,只要水質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功夫茶有 “高沖低斟”之說,講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沖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沖而入,因為那樣會“沖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這樣沖下來就叫“高沖”。據說“高沖”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揚,不僅美觀,也能讓茶味更香;斟茶,茶壺要盡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不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斟茶要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復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潮汕人叫它“關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里的茶湯湯色均勻。
品茶禮儀 。傳統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洗茶,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會有影響。沖出來要輕輕抹開茶沫,斟出茶水,沖洗茶具。這道工序還可以起到預熱茶具的作用。泡好的第一杯茶一定要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無論性別男女。每喝完一杯茶都要用滾燙的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位用。這種習俗據說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接下來就是品茶了,要先聞香味,然后看茶湯的顏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后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就是功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據說專業的品茶師可以憑一杯茶品出泡茶者當時的心情 。
潮汕人的功夫茶早已超越了簡單的解渴的目的,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潮汕人把茶叫做“茶米”,茶在潮汕人心目中就像米一樣,足以看到潮汕人嗜茶如命,茶與米的不可分了。在潮汕地區到城中的高檔潮菜館吃飯,席間也總是穿插著功夫茶。在你吃完海鮮魚肉的時候,喝一杯可以消除腥味;在你吃著一碗甜品有點膩的時候,喝一杯可以去膩開胃;在你酒足飯飽覺得有點撐的時候,喝一杯解乏消滯,聽人說吃潮菜不喝功夫茶,總是感覺不太正宗。功夫茶與潮州菜,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共同造就了潮汕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人描寫喝茶:“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風飛”、“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疏香皓齒有余味,更覺鶴心通杳冥”、“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在中華名??民族的歷史上,茶文化源遠流長,而潮汕工夫茶,是中華茶文化歷史傳承中的一個奇葩。
“工夫”在潮汕語里,指做事考究、細致用心。潮汕人喝的“功夫茶”,就是對泡茶過程下功夫。在潮汕地區,每家每戶,無論寒暑易節,季節變遷,總有不變的場景:飯后,一家老少圍坐著茶幾,幼輩煮水沏茶,大大小小啜飲聊天,天南地北,眉飛色舞,不亦樂乎。潮汕人之愛茶戀茶,由此可見一斑。
別看潮汕功夫茶在尋常百姓家落地生根多年,無論是茶具的精巧,還是對泡茶步驟的講究,功夫茶之負有盛名,堪稱中國茶道的代表。
泡一壺好的功夫茶,要不疾不徐穩穩當當地走過八個步驟:
第一步是“治器”。所謂治器,就是將沖茶的茶器清洗工凈。傳統的工夫茶一般配有三個茶杯一個茶壺。“治器”的目的就在于祛除茶具里不好的氣味,避免影響沖沏出來后的茶的口感。
第二步是“納茶”。由于茶葉吸味性強,所謂納茶,就是將茶葉用茶勺盛起倒入茶壺里。避免茶葉吸入手中異味。茶葉盛入茶壺時,茶碎需放在茶壺內里,顆粒狀的茶葉放在茶壺上面和出水口處,沖茶的時候可以避免茶碎隨茶水流出來,保持清透的茶水。( 文章閱讀網: )
第三步是“候湯”。這是一個等水燒開的環節,只有合適的溫度才能泡出茶的最佳味道。這個環節分為“一沸”、“二沸”、“三沸”三個階段。“第一沸”在水開始冒泡的時候,由于溫度還打不到泡茶的要求,叫做“嬰兒沸”;“第二沸”在水的熱氣開始頂起水壺蓋的時候,湯已太開了,太老了,叫做百壽湯也不宜泡茶;只有當水泡連串沖上來,水面浮珠的時候才可以使用。
第四步是“沖茶”。沖茶的技巧是將燒開的“湯”沿著茶壺的邊緣沖入,不能對準壺心,容易使茶的香氣揮發得太快,減少茶香,水量應以到茶壺壺口為宜。
第五步是“刮沫”。沖茶必定會倒出一些泡沫,“刮沫”的這一步驟就是為了將影響茶湯的雜質刮除,如果選用的是好的茶壺,泡沫也會剛好浮上茶壺口,方便刮沫。
第“六”步是“淋罐”。淋罐的目的在于追加茶壺的溫度,使茶香迅速揮發出來。當茶壺水干時,便可泡茶。
第七步是“燙杯”。在泡工夫茶的學問里,茶客們都追求一個“熱”字。燙杯的過程就是在消毒茶杯的同時也讓茶杯具有一定的高溫,等到茶泡好了的時候,尚有余熱的杯子可以使茶湯保溫。
第八步是“斟茶”。斟茶前要先將茶杯擺成品字形,在斟茶的過程中需要沿著三個茶杯一圈圈、循環的斟沏,以三到四圈為宜,當茶倒到最后,將壺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茶味濃且甘香,這些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動作要連慣,這兩個動作人稱“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切忌滿一杯之后再斟其它杯。
除了泡工夫茶的極致講究,潮汕人在品功夫茶也別有一番學問。品茶也叫“啜茶”,“啜茶”的方式很是奇特,不像喝酒,可以“感情深,一口悶”。品茶時,我們先要舉杯輕聞,,感受茶香,接著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茶湯入口,猶如古人云:“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則盛行于宋朝,貴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品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會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人愛飲工夫茶,可以說是達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說的天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卻把古人列為末位的茶,破格地晉升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飲工夫茶。他們不怕俗話說的"早晨空腹茶,劫賊入人家",而持之以恒,處之泰然。另外,潮州人把茶葉叫"茶米",一種解釋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與米不可分.茶這猶米,故曰"茶米"。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勉強,可是卻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頗為有趣。由此可見潮州人對茶的情有獨鐘。
潮汕地區特色濃厚。獨特的韻味地方戲曲--潮劇的古樸典雅的潮汕音樂,成為鄉情鄉誼的重要載體,牽動著海內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馳名于世的潮州小食香飄四海,令人回味無窮;而工夫茶卻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為"中國茶道"。潮藉大文學家秦牧稱 "潮州工夫茶,堪稱中國茶道代表"。
潮州工夫茶整體上有:精、潔、和、思四個特點。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潔:指的是茶葉、茶具的潔凈;和:和愛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體現家人的和睦,培養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勞,啟發人的思維。
潮州工夫茶自然不同日本的茶道,潮州工夫茶一開始就是一種民間習俗,平民百姓就可享用的,而日本開始時茶純粹是一種奢侈品,只有大人物才能品嘗得到,后來才慢慢地世俗化,是一種文化下移.日本的茶是在中國唐朝時由遣唐使傳去的,直到十六世紀才盛行,雖然晚于潮州工夫茶,但日本茶道卻無獨辟蹊蹺,具有日本濃厚的民族特色,由唐風茶禮變為倭風茶湯,日本茶道里包含了日本宗教、哲學、倫理、美學,這也是這個學生可怕之處。
蔣子龍在日本時當過日本的"今日庵"的座上客,他寫了《形式的魅力》一書,在此書中,他建議潮汕工夫茶能在理倫上總結一番,滲透進宗教、哲學等地些理倫,得出一套完整的潮汕茶道,彌補潮汕茶道理倫上存在的缺陷。
喝上工夫茶絕非是一件難事。你若到潮汕為客,可要記住一定要品嘗一下潮汕這一美食,才不枉到潮汕一趟!在潮汕,走到門口你就能聞到一種古樸古香的味道,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曲典雅的風味。
喝茶可以補虛扶正、益氣潤肺、提神益志、養顏回春。這絕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也不是因為"月是故鄉明"。
1660年,英國人的茶葉廣告上就有"這刺激品,能驅疲倦,除惡夢,使肢體輕健,精神飽滿,尤能克服睡眠,好學者可以徹夜攻讀不倦。身體肥胖或食肉過多者,飲茶尤宜。"但這個廣告上還漏掉了一個最重要的好處,就是喝茶能夠長壽。
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現在的潮汕工夫茶已不復早期那般繁復的沏茶方式,市場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便捷沏茶產品相繼問世。然而沒有什么可以抵擋住人們在茶氣的清香和茶味的悠長中,品味濃濃的潮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