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兒子發飆了。吃完晚飯,他坐下來認真地和我談話,說著說著激動起來抹起了眼淚,大意是說我們從暑假以來對他越來越控制,壓榨了他的自由,他看到朋友們學習不如他家長卻不會對他們兇,他感到很不公平,真的是人善被人欺。所以他決定要反抗,他說以前還覺得在朋友中最大的閃光點就是有父母支持,沒想到我們現在對他這樣,他對朋友們感同身受,所以他這個“好孩子”將要被我們推向壞孩子的行列,因為他現在已經顧不得對錯了,只想保證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所以他要反抗!他問我是不是只有等他發飆了我對他的態度才會好一些,只有他變壞了我們才會由衷地表揚他的每一個進步。他說我經常跑來跑去,作為一個家庭主婦,我是怎么看待“家”的,他說真正的家不是形式上的,而且一家人能有更多融合的部分,才會互相的愛著。他問我給過他真正的支持嗎?他說真正想自己成才的是他自己,而不是父母,他有自己的計劃和進度,他不需要別人打亂他的行動,有人拿著鞭子在旁邊抽的感覺很不好,他不想要被這樣對待!
? ? ? ? 聽著兒子的控訴,一開始我還會和他辯駁。他說我是個很無趣的人,時常會“焚琴煮鶴”(我沒聽過這個詞,后來才理解是指破壞別人的高雅情趣),我指出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比如考試前不夠認真,考完沒把缺漏部分認真總結,三次跑出去玩到很晚打的國家。他說就是因為在家里感受不到快樂他才需要出去找朋友找快樂。后來我不和他爭辯了,試著理解他的感受,卻發現不是很能體會,或者說很難共情他。我不得不部分地承認他說我的那些話是對的,我是沒有真正支持到他的內心,雖然我很盡力用心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和監督他的學習,但也僅此而已,當他回到家時,我是難得帶給他快樂,都是在和他談事,而很少有快樂的互動。
? ? ? ? 今天,兒子說從中午開始就感覺不開心,說時常會這樣,學校的生活太枯燥了。應兒子的要求陪他出去走走,路上,我開始感受自己的感受。我意識到自己一直都用頭腦而不是情感來對待兒子,是在用腦分析而不是用心說話。所以我和兒子一直隔著什么東西,不能零距離地感受彼此,這對兒子的個性是產生很大影響的。我回想起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是怎么阻隔和兒子的連接的,看著他寂寞孤獨的樣子,我卻給不出光和熱,甚至時常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他,還逼迫他吞下與承擔不符合他的年齡的東西,多少個日日夜夜,無法給予的我是怎樣澆滅他對愛和親密的渴望,以至于他也發展出理智隔離防御的處世模式,于是,他也早早生活在一個虛假的成熟里,面對一些不良情緒時難以化解,這都是我的錯!
? ? ? ? 當我意識到這些再去感受時,我發現其實我對兒子是一種防御的態度,同時我自己似乎也處在一個壓抑的,無法自拔的情緒低谷,我無法對環境做出靈活有彈性的適應,我也在自怨自艾。我看到我的先潛意識是,我應該如何如何對兒子,怎樣才是正確的,當我時時處處在監控自己的意識時我就失去了感受。今天把一層層的防御撥下,我看到我對兒子這樣是為了防御我可能犯錯,我可能不夠好,這個源頭追溯回去是在他生命誕生之時已經播下,因為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對待,其實我并沒有準備好迎接這個生命……
? ? ? ? 再往前追溯,我看到原生家庭對我的塑造。負面的情緒是不被接納,不允許表達的,當我想向媽媽分享我的煩惱時,媽媽總會用正確的道理“教育”我,人要大方不可以自私,人要出得了場不能膽小,人要冠冕堂皇而不能骯臟畏縮,人要與所有人都關系好不能鬧矛盾,女孩子不可以嬌滴滴的,不可以要東西……當媽媽用她正確無比的道理教育我時我就失去了傾訴和表達的欲望,她用她的正確無比的語言筑成和我的咫尺天涯!阻隔了和我的心的連接,她是用大腦而不是心來理解我,用外在的語言阻隔內心的感受,而今天,我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了我的兒子!因為母親的理智和強勢,使我從小就懂得沒有什么人是我可以依靠,沒有什么人可以包容我的任性和脆弱,我只能信任自己,我用自己學業上的努力和生活中的聽話、人際上的合人意去贏得媽媽的表揚,我用自己的優秀去承擔媽媽對兩個兒子的失望,去扮演這個家庭最強大的榮耀,我用善解“她”意去不停地裝媽媽的情緒垃圾,比如她對兒子的失望,她的沒面子,兒子不聽話她的挫敗……我漸漸地認同了媽媽的觀念,我以為這樣強大無所不能的我就是最好的我,殊不知在這樣節節攀升不斷的自我膨脹中我已經高處不勝寒,我無法承認自己的脆弱,生活非黑即白,無法依賴別人與被別人依賴,無法建立深刻的親密關系,我回頭無路、最終只能是斷崖式跳躍,一躍深淵難回頭!
? ? ? ? 當我回想媽媽時,我涌起很復雜的感受。我承認她的付出,她的家務承擔,但我也無法忘記她那由晴轉陰,說變就變的神情,那是必須要服從她意志的意示,她是女王,是笑魘如花的高貴婦人,理應是周圍鄰坊羨慕的對象,于是為了她的這個感覺,我們孩子不停地努力,她的一輩子是又享清福又瀟灑的,卻未曾想正是這樣的狹隘導致了孩子飛得更高,走的更遠,當我意識到我一直在滿足他人的期待時我已經丟失了自我!那個自我的聲音已經微弱難尋,被強大的面具所掩蓋。媽媽無法讓我依賴和信任,有時讓我感覺自己就像是飄浮在世間迷失了靈魂的孩子,此后種種,莫不是與此源頭有關!
? ? ? ? 今天看到自己對待孩子其實并沒有超越母親多少,當年的我仍然有自娛自樂的快樂,有蓬勃向上的生機,那段自我驅策的奮斗歷程直接奠定了我現在的人生基礎。如今面對兒子,我又怎能說我做得比媽媽更好,給了兒子更多的支持和快樂呢?這個命運的輪回中我需要再向深處尋覓,聯結起割裂的我的童年和兒子的童年,把生命的更多滋養輸送給兒子。需要更多的時日,但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