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電影版《攻殼機動隊》上映,相信很多人是沖著主演斯嘉麗去觀影,然而我卻只是單純的為了故事,或者說為了日趨具象化的《攻殼》故事。
關于電影內容其實很簡單,為了不劇透,在本文中我會比較少去提及,當然如果你看了此前《攻殼》的OVA、劇場版、漫畫或者他的百科,其實沒什么好劇透的。
寫這篇文章,其實也是借著電影版上映的時機,去回憶下《攻殼》予我的影響。
首先,在大段雜亂無章的會議開始前,我想說,在我看來,電影還是值得觀看的。不討論還原與否,畢竟前一陣子的《美女與野獸》再還原,也仍有人不買賬。我只是單純從一個對該作毫無認知僅希望買張票享受影片的觀影者的角度去說,這是部你既能看得懂故事又能看得進畫面的科幻影片。
如上文所說,對我而言觀看《攻殼》也許不能算是一次觀影。當朋友圈有大量留言咨詢我影片是否還原?斯嘉麗演的是否忠實原著?事實上,真正的《攻殼》于我而言,應是:
士郎正宗 + 押井守 + 川井憲次
也許是因為我的《攻殼》系列入坑作是04年的《無罪》所以如果問我,我眼中的《攻殼》是什么樣的?
那也許應該是:
· 士郎正宗的故事與人物
· 押井守的節奏與畫面
· 川井憲次的音樂與味道
所以你問我還不還原?我確實不知道怎么去理解是否契合你們理解中的《攻殼》。
當然關于“還原”影片還是有很多驚喜的,比如巴特的那條巴吉度,真的很感謝片方沒有隨便找一只其它品種的狗狗。至于另一個驚喜點應該是片尾曲用了川井憲次的《傀儡謠》吧。雖然我個人覺得也許片尾用《Follow Me》比《傀儡謠》要更合適些,但影片中能出現動畫版的音樂真的是對漫迷心里的一個極大滿足!
作為一個誕生于1898年的“老故事”,《攻殼》描述的未來世界,在十年前便給學生時代的我帶來莫大的沖擊。讓我對AI(人工智能)產生了莫大的興趣與神往,以至于在兩年前畢業時,我毅然離開家鄉來到帝都加入現在的公司。當時我們的團隊規模還很小,產品由于尚在研發整個面試過程我甚至不清楚團隊具體在做什么產品。但當我聽到這是支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團隊時,我放棄了自己喜愛的文字、運營方向,轉而為了加入這支團隊從零開始做起了HR。
因為在我看來:未來就是這樣的,像《攻殼》描述的那樣。
畢業短短的兩年間,創業潮交織著VR、AR、AI……
這也許是《攻殼》里的老故事,但真實的未來世界也許即將開始。
我不是技術人員,但終將期望見證這一場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