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將吃早餐稱做“過早“,而熱干面是過早的首選。我本人不是一個面食愛好者,唯獨熱干面,端出來滿滿一大碗,可盡數(shù)消滅干凈。
論起熱干面的發(fā)端,也是近代的事情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漢口長提街,有位名叫李包的小販,在關(guān)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營生。有一日,天氣酷熱難擋,還剩了很多面條未賣出,為防止面條變質(zhì),他邊將面條煮熟瀝干,攤晾在案板上,又不慎打翻了案板上的油壺,油潑到了案板上,李包見狀將計就計把面條和油拌勻重新攤放。第二天出攤,李包將熟面條在熱水中稍燙瀝水入碗,再加以涼粉調(diào)料拌勻,結(jié)果大受好評,食客臨門,問到這是什么面,他脫口道出——“熱干面“。
一碗標準的熱干面,面條要選用堿面,事先把面煮到七八分熟,撈出以風扇吹之降溫,再抹油撣勻晾涼。待到吃時,面條在沸水里只需煮上三四分鐘,再撈起淋上芝麻醬、香油、醬油、醋、辣椒油、辣蘿卜干、蔥花等配料。食客端在手里,需快速把面條從碗底挑起拌勻,務必讓每一根面條都能“雨露均沾“。若是不快速拌勻,面條會坨成一塊,醬汁比例失調(diào),味道也會大打折扣。吃熱干面時,最好配上一碗蛋酒,若是懼怕任何一絲絲雞蛋腥氣的,清酒也很好。這里的清酒不是日本的Sake,就是純酒釀加少許白沙糖,再沖上滾燙的開水調(diào)制,武漢本地又叫清酒,蛋酒會多加上一顆打撒的雞蛋。熱干面油亮鮮香,蛋酒清新甘甜,這一甜一咸,一干一濕,便是武漢人過早的標配之一,也是多少離鄉(xiāng)打拼人們胃中常常念起的心頭好。
要說起哪一家的熱干面最正宗、最好吃,“一千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聲明在外的”蔡林記“雖好,但在每一個武漢人心中都有一家自己最鐘意的熱干面。
它必須不在最繁榮的大道上,而是坐落在一條靠近居民區(qū)的街道上,在清晨的5、6點鐘便架起了爐灶,蒸汽了了,門臉不大,衛(wèi)生條件也未上佳,地道的”蒼蠅館子“。食客絡繹不絕,有的就在路邊搬一店里的塑料凳就坐,有的開著豪車打包好幾份帶走,還有的端著碗筷邊走邊吃,在奔赴上班的路上形色匆匆。
eUnder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