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的朋友圈許多朋友都轉載著一條微信,看完不由淚盈于睫。
其內容如下:
傳播正能量,今天發生在我院手術室真實的故事:14歲男孩,車禍傷腦死亡離世,父母捐出全部器官,將有3位終末期病人獲得新生。肝臟,心臟,肺,年輕的器官將在新的軀體上繼續工作。向男孩的家人致敬!失去愛子的巨大悲痛下,又是懷有著怎樣的大愛之心才能做出捐獻器官的決定!孩子,一路走好!彼岸花開,那里沒有車來車往。
我雖然離開了醫院的工作,但每次看到以前的同事或朋友發的有關醫院的消息,還是會很關注的。
其實,類似這樣的消息,我以前也見過幾次。但或許是因為我現在離開了工作崗位,也或許是因為這次的主人公是一個孩子,我這一次感觸頗深。
恐怕只有為人父母者,才最能理解這個男孩父母當時的心情了。
“身體發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這是《孝經》里一句耳熟能詳的話,相信許多家長經常以此句告誡孩子,讓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自己的孩子生病,或者是受傷,哪怕是擦破點皮兒,做父母的都會心疼萬分,恨不能以身相替,這是中國父母愛的表現。
等孩子長大成人,父母更是傾囊而出,為孩子買房結婚養娃,出錢出力,毫不猶豫,毫不吝嗇。
可以說,從做了父母的那一天起,大部分的父母就已經沒有了自我,只是為了孩子而活了。
大家經常聽聞孩子生病需要移植骨髓或者器官,父母幾乎都會立刻去驗血配型,不假思索地奉獻自己的身體器官。
而父母生病卻絕不會讓自己的兒女來捐獻器官,舍不得損傷半點兒兒女的身體健康,接受他們對自己的回報。這似乎也是中國父母愛孩子的又一個特點表現。
器官捐贈就是當一個人被診斷腦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生命體征時,基于個人生前的意愿且家屬的同意,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贈給瀕臨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或者捐贈給醫學院校用于醫學教學。
從各路媒體我們可以知道,每年有大量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大多都不會受到上天的眷顧,最后在病魔的折磨下和等待的煎熬中郁郁離世。
無論是受文化傳襲的影響,還是自己的心理關卡,幾乎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器官捐贈。家屬也不愿意自己的親人在人生的最后時刻還不能保留完整的身軀。
所以,我們都會對捐贈器官的個人和家屬充滿敬意,對接受器官捐贈由此獲得新生的人給予最大的祝福。希望他們可以健康幸福的活下去,因為他們的身上已經承載了另一條生命的寄托。
那個男孩的父母,是要用多大的努力和勇氣,才能控制住喪子之痛。把自己心愛孩子的身體器官取出,放到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身上呢?
他們對孩子深深的愛,用另外一種無私的方式延續了下去。
或許,悲傷永遠不會消失,但父母的愛,卻繼續留在了世間。
我并不想宣教,呼吁人們都去接受捐贈器官這個理念,從而加入其中。
我只是想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希望人們對待自己的親人可以更近一步;對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可以更重視一些;對待公共安全,可以更謹慎一些。
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浪費父母的愛,不要浪費這來到世間的唯一一次機會。
無戒365寫作訓練營? 第26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