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會相互影響的。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赤”,用我們現在流行的話來講,就是正能量,“墨”當然對應的就是負能量了。就像我們天生崇尚陽光躲避黑暗一樣,我們本能的去接近正能量,遠離負能量。
那么怎么樣算是正能量,怎么樣算是負能量呢?以下兩個故事中的主角的為人處事正好是這兩個詞的注釋。
一個故事來自我的同事。
她每天關注的事,是公司里誰與誰起了爭執,誰和誰有超乎同事之外的男女關系,誰有外遇了,然后興高采烈地跑來跟我說。
有時候也抱怨家里人對她不關心,她如何在爸爸的暴力下成長。
起先,我還能跟她好好說話,回應一兩句。說到她爸爸如何對她時,還安慰她。后來,我實在招架不住。
婚后,她有了更多吐槽抱怨的事:丈夫多么不體貼,婆婆一直讓她做家務還嫌她做得慢,姑子叔子待她不友善。
她對事物的看法總是消極而惰怠的。任何事到了她嘴里都是“沒意思”“真討厭”“太沒趣了”。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都不知道……”
我想跟她說“對不起,我并不想知道。”不想知道公司的所謂捕風捉影的八卦,不想聽你每天毫無營養的吐槽和抱怨,不想承受你散漫在整個辦公室已經飽和得快要溢出去的負能量。
跟她相處,我感覺自己也變得煩躁愛發脾氣,抱怨的事也越來越多。
別說別人了,我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一天我跟一個朋友小聚,她恰好是與同事完全相反的正能量滿滿的女孩。
和朋友在一起,她總是笑嘻嘻的,有什么問題找她,她都會先說“沒事呀”,然后提出解決方案。
我有什么擔憂和煩惱,都會在她一句“沒事呀”中消散,在她的鼓勵中重拾信心。
聊著聊著,她話題驟轉:“你怎么了?最近很累么?”
“沒有啊,還不就是工作?!?/p>
“聊天是個輕松的事,就該開心點,這又沒聊到什么憤怒的事,怎么你語氣好像很不耐煩?”
我楞住了,仔細回想了一下我剛才是什么語氣。突然發現,那就是我同事平日里說話會用的神態。
雖然我不喜歡她的負能量,可是漸漸的,我也被“傳染”了。
負能量就像病菌,抵抗力弱的人,或長期生活在負能量里的人,就會被“傳染”上。
朋友說:“你還是離她遠點吧。居移體,養移氣。你成天跟牢騷滿腹的人在一起,久了你也變成這樣的人了?!?/p>
我仿佛醍醐灌頂。
如果不做有意識地抵抗,如果任由負能量慢慢滲透我,我遲早會成為同事那樣的人。身邊的人也會慢慢遠離我。
生活在忙亂的現代社會,誰有功夫做你的情緒垃圾桶,接受你的負能量?
每個人每天心中都有一百件事,清晨睜開眼都努力追逐著自己的太陽,你的陰暗,請留給自己。
你說,難道我連傾訴的機會都沒有嗎?朋友難道不就是能夠分享我快樂,安慰我痛苦的人嗎?如果我有事情不如意,想抱怨,連朋友都不能說,朋友都不愿意聽,那我還要這樣的朋友有什么用?
親愛的,朋友誠然是愿意與你分享的人,無論好壞。但是,問題是,你是個負能量的人。
朋友愿意安慰你偶爾的小痛苦,開解你偶爾的小煩惱,陪你痛罵你身邊看不順眼的人和事,可是,那只是偶爾!
你總是抱怨生活的無趣,看不到美麗的風景,體會不會人生的快樂,吐槽抱怨的頻率比正常人以倍數增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朋友不該是你理所當然的情緒消化系統,更沒道理承受你夜以繼日沒完沒了的負能量。
情誼的建立是有一個基礎的。若不是志同道合,就是脾性相投,或是互幫互助,有共同的目標。
如果你放任自己成為一個滿身負能量的人,那么,不要怪朋友們離你越來越遠。
人都有趨向陽光躲避黑暗的本能,誰都不愿自己成為下一個被負能量綁架的人。
所以,負能量,離我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