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 星期四 ? ? 天氣霧霾
從零維到十維,從一個點出發,我們經歷了這么多,最后,它還是一個點。大家會不會同導兒一樣在思維上被強烈震撼到?會不會也同樣感到了天地的奇妙?我們個體和浩瀚宇宙相比,不及滄海一粟,是那么渺小,和微觀世界相比,卻遠超龐然大物,這般偉岸。
這篇周記,導兒結合近期了解到的同學現狀,將身邊感到迷茫同學身上常折射出的幾種特征做簡單梳理和剖析,同學們不妨對照看看,如果你此刻也身在迷茫中,或許從下面的幾種類型里,可以看到你的影子,如果你雖然也深感迷茫,但下文中卻沒有一類可以涵蓋,那便是如維度的局限性一樣,思想也存在局限性最好的驗證,請隨時聯系我,導兒愿和你一同探討,交流和進步。
一、以結局終點否認中間過程。
1、一般心理:
常常拿可見的某一節點來安慰自己,既然預期時間點已經到來
或者將在未來的某一時間點到來,一眼可以望到,那么努力不努力,奮斗不奮斗時間都會到來,因此沒了尋找和奔向目標的動力。
2、典型表現:
(1)這下上了大學,終于可以好好享受,不用再吃“苦”了。
(2)反正還有(一年/月/日/時/分)才(畢業/期末考試/英語等級測試/開會/集合/等等),等那會再說吧。
3、反對理由:
(1)三維世界中,時間和生命的連續性決定了我們個體從量變到質變的作用過程,通常不會是在某一節點發生突變(突發靈感和頓悟除外),更傾向于是在積累的作用下,潛移默化的轉變過程。
(2)時間的不可逆性決定了時間的稀缺和可預見性,在大學中,幾乎全部重要的事情和時間節點都是可預見的,拿確定的時間節點說事,不鞭策自己光陰易逝反而因此放棄過程中的努力,想法不成熟。
(3)一眼望到盡頭極端的想,人的一生肉體停留世間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最終歸宿終究都是回歸自然,那我們坐以待斃可以嗎?顯然不可以,因為有限的生命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可以超越時間維度的內容,人生旅途里那些特別的經歷、體驗,為外界創造的價值,作出的貢獻以及精神層面造成的系列影響會對身邊人和后人持續影響(如:國家民族的文化基因,家庭的家風血脈)。
二、以客觀劣勢否定主觀努力
1、一般心理:
和酸葡萄心理有相似之處,當自己爭取不到或其他人獲得成功時,不能以健康平衡的心態正確看待,不認可主觀努力的重要作用,簡單的將原因歸結于未必存在的客觀不足。
2、典型表現:
(1)他也沒啥能耐,就是人緣好,和老師/班長/某某走的近。
(2)他竟然能去到這家單位,一定是有內幕。
3、反對理由:
(1)讓不了解深化轉變成了不理解,否定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缺乏欣賞和學習他人的胸懷和精神。
(2)沒有認識到大學中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性,也沒有正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的不足,“人緣好”并不是缺點,相反很多時候是閃光點,“人緣好”至少表明這個人溝通交流、換位思考等能力比較突出。
(3)一個個不同的選擇成就了不同的處境,選擇抱怨和妒忌,不利于自身發展,也不利于團結身邊人。
三、以主觀臆想忽略客觀實際
1、一般心理:
坐井觀天,以自己為中心,習慣性地認為自己付出的足夠多,忽略橫向和縱向的客觀實際情況,鮮論耕耘,盡求收獲。
2、典型表現:
(1)我這么努力,為啥(能力/成績/六級/等等)就是不見提升呢?
(2)真鬧心,想不明白(導員/班長/某某)總是針對我。
3、反對理由:
(1)基礎不同,強項不同,成就一件事需要付出的努力不同很正常,理智的選樹目標很重要,反思自身的目標確立上是不是好高騖遠。
(2)是看起來很努力還是真正做到足夠努力?確定要比大多數人努力很多么,再就是努力的方式方法已是最優?
(3)沒有了解,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習慣性的首先歸于外因,容易讓自身發展受限,自我覺悟和自我完善才是正道。
四、以片面觀察遮蔽全面真相
1、一般心理:
雖然大道理皆知,卻不自覺地表現為“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以瑕掩瑜,對事又對人。
2、典型表現:
(1)對事只見有利或只見不足,大喜大悲。
(2)對人不能包容和諧,過分“愛憎分明”。
(3)一言不合就要如何,多傲慢偏見,少全局意識,少忍讓謙和。
3、反對理由:
(1)以偏概全,管中窺豹本來就是錯誤的認知路徑。所得結論自然帶有很強的片面性,站不住腳。
(2)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可為而不為,不如不知。不應該成為道理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學習上的勇者,踐行上的懦夫。
(3)人無完人,將人和事混為一談,沒有大局觀念,對別人苛求,將難以很好地完成團隊協作。
五、以迷茫為由遠離真實自我
1、一般心理:
緊隨身邊的迷茫大軍,對自己的迷茫原因不求甚解,可能連自己為何迷茫也并不知道,與前四類相似的是殊途同歸,都是迷茫,不同的是算是為迷茫而迷茫一族。
2、典型表現:
(1)茫然若失,在日復一天中,熱血逐漸冷卻,或孤獨被動,或浮躁貪婪,不關心窗外事,失去自我,變成了冷漠的應試機器。
(2)盲目追隨,目標廣泛,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人云亦云,卻也不知道自己的追求為何,為何追求。
(3)忙碌無為,白天忙,晚上忙,課上忙,課下忙,天天瑣事纏身,沒時間思考,不是在忙,就是在奔忙的道路上,忙著忙著似乎就真的忘我了。
3、反對理由:
(1)迷茫大都是不知去哪里,如果連自己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是深度迷茫了,亟需找到自我,讓生活變得活色生香。
(2)即使一味地模仿和追隨,也很難成為那個人,但因此卻容易迷失了自我,冷靜下來,勇敢去尋找自我,尋找夢想才可能成就真我。
(3)了解,認識自我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找對了方向,越走越成長,忙錯了方向,越忙越失落。
六、其他非典型迷茫
除以上五類迷茫特質外,還有一些非典型迷茫,比如過分糾結某件事,鉆牛角尖;自我調整情緒的周期太長;遭遇不可抗力的突發情況動搖三觀等等也會造成在學校一段時期的迷茫,這些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大家還有其他讓自己感到非常迷茫的地方,歡迎補充。
跳出生活,客觀地講,我們一生在不同的時期會面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機遇和不同的選擇,面對陌生的新人、新事、新局面,暫時的迷茫很正常,正是誰的大學不迷茫,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迷茫,未來更好的未來,思忖片刻很有必要,但如果因為迷茫而沉浸其中,止步不前,那樣會令人意念薄弱,消極怠慢,浪費大好光陰,實屬不該。如何能盡快擺脫迷茫狀態?讓我們相約周寄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