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讀了水庫論壇版主“歐神”的《如何獲得真正的財富》,收獲了很多關于經濟學和投資的全新認知,但同時也產生了不少的疑惑,甚至得出了與作者相反的結論。這里,基于個人的理解,談一談對本書的淺顯認識。
? ? ? 一、財富來自交易
? ? ?人類財富究竟從哪里來?作者認為,財富來自交易。樵夫的小提琴和音樂家的斧子互相交換,物質并沒有增加,國力卻增強了。兩個國家,哪怕資源稟賦相同,但一個大規模貿易,一個禁止自由買賣,最終財富可以差幾倍,甚至幾十倍。但交易的基礎,又是什么?作者認為是放棄,或者說是愿意放棄。不論任何交易,你首先要學會放棄,你得拿出一項“對方喜歡”的東西,而且要蒙受“永久失去”這樣東西的痛苦,才能獲得微小的收益。
? ? ? ? 但是我們的儒家文化奉行的卻是“有穩定、無效率”,效率、正義、均衡這些概念,并不在儒家追求的目標之列。不愿意放棄,失去了均衡,就必然會產生一方對另一方的搶劫。搶劫會導致惡果,你能搶,別人也能搶,最終會導致社會總財富減少。
? ? ? ?這一點,其實在東方國家傳統政治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東方傳統政治中,由于缺乏勢力均衡、利益共享和交換的概念和機制,不免導致兩個問題,一是使政治斗爭總是表現得極為血腥和殘酷,失敗的一方往往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二是使民眾在統治者面前總是處于絕對的弱勢地位,無法參與政治博弈和提出利益訴求,使得統治者對民眾的剝奪無法得到有效阻止,最終跳不出王朝興衰更替的“歷史圓周率”。
? ? ? ? 二、承認有限理性
? ? ? ? 作者談到,市場經濟理論基于這樣一種假設:政府不需要管理,市場會創造一切,除了市場本身。也與道家所說的“清靜無為”是想通的。市場經濟更深層的邏輯,其實是承認人的有限理性,承認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都只能看清眼前的三尺之地,不要說讓你估算100年之后的科技走勢,那怕讓你估算20年之后的,我們也不可能推算得準?不存在什么偉人,真的具有“超人眼光”,來給你指引方向。所以,一切都只能讓市場自己來選擇、來涌現,我們只要讓市場自由地發展就好了。那些自以為能夠代替市場做決定的人,最終必然會被現實無情地打臉。
這是一條已被無數歷史事實證明的真理。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前后發展情況的鮮明對比,前三十年貧困凋敝,后三十年欣欣向榮。但今天,一些人似乎已經忘記了這條歷史的教訓,對出現的各種以加強監管為名,隨便干預市場的行為,不僅沒有感到絲毫的擔憂,反而加油吶喊、拍手稱快。這讓人不禁感嘆,人類對歷史的記憶,竟如此短暫。
? ? ? ?三、 財富由消費者決定
? ? ? ?作者認為,哪里有消費者,哪里就有價值。一樣東西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有喜歡它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活著,有購買力。黃金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幾千年來人們被不斷的洗腦,都相信它就是財富,它也就越發值錢。但1971年廢除金本位后,隨著信奉者們不斷老去和死去,黃金作為一個IP,已經漸漸被人們所遺忘,越來越少的人知道它。所以在過去40年里,黃金迅速貶值,喪失了96%的購買力,未來可能再貶值10倍。由此,作者得出一個結論,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都不保值,財富不可建立在人心之上,資產不可建立在IP之上。
? ? ? ?對于作者提出的“財富由消費者決定論”,我是深表贊同的。但根據這個原理,我卻得出了與作者截然不同的結論。我傾向于認為,一樣東西,即使沒有使用價值,如黃金、比特幣等,由于存在很大的IP效應,在其上升階段,不僅保值,更有可能升值。而很多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不一定能保值,如汽車、機械等,從購買的那一刻起就飛速貶值;房產的保值增值作用,也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宏觀政策變化、經濟中心的轉移、周邊環境的影響、房產自身的折舊,等等因素,都可能使房產的價值出現貶損。因此,保衛財富最有效的方法,絕不會是一勞永逸的,而是要持續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認知,認清發展大勢,及時將財富配置到處于上升階段的資產上去,才能夠真正實現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