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你的面對困難的態度決定了你的未來。
悲觀和樂觀就如天平的兩端,同時存在于每個人身上,缺一不可,但不可過度。
樂觀是一種態度,遇見困難時從另一種角度去思考,找出事情好的一面并且勇于面對,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生活中處處充滿意外,任何事情都不會按你的想法發展,如果凡事只看好的一面,忽略或沒有去解決壞的一面,只會被困難壓垮。
沒有人的生活可以順順利利,但是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困難并不可怕,我們無法克服困難的原因不過是因為困難來臨時,我們逃避困難、不敢面對。困境就如雪球一樣,最初是一把雪、完全可以把它弄散,但你置之不理任由雪球越滾越大,最終無力反抗只會被雪球壓死。
為什么總有一些人活成了你想成為的樣子,而你自己做不到?
同一個起跑點,為何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失敗了?
你見過成功的人每天長吁短嘆,痛斥命運的不公,生活的不易嗎?
我們只能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同時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他人來的容易。樂觀者面對困難、悲觀者逃避困難,樂觀者從失敗中看到希望、悲觀者從失敗中看到絕望。
合理的悲觀是一種動力,它讓我們看到我們仍需改進的地方,“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防患于未然。過度悲觀會使人陷入“我什么也做不了”的無助之中,放棄進一步采取行動。一點小困難對自己而言都如晴天霹靂,整天怨天尤人,遇見問題不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就是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
悲觀與樂觀沒有絕對的可取或不可取,關鍵不過是“適度”兩個字而已,不過度樂觀,不過度悲觀。俗話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哪有這么多過不去的事情,人活著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既然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為什么不讓自己快樂的過每一天?
人生中有喜就有悲,有苦就有甜,任何事情都經不起反復回想,快樂的事情不管想到多少次都可以讓人會心一笑,但不開心的回憶一次次被強調和放大,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遇見不開心的事情時,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和經驗,并且快些從這些情緒中解脫出來,否則不斷的回想只會讓自己被負面情緒包圍。通過“換位思考”,讓自己保持樂觀的情緒,人生如此短暫,開心最重要,總是讓自己陷入不開心的泥潭,又怎么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要知道,總有些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就算事先做好了一切準備,事情也不會全部按照我們的想法發展,哪怕成功的機率有99%,也有1%的變數,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遇見困難后,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沉迷于失敗的陰影中不能自拔,再后悔、再不甘,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不要從既定事實上為難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就要盡力去補救,而不是如果當初我怎么怎么樣,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用悲觀的態度去看待遇到的挫折,只會讓人陷入失敗而不可自拔。遇見困難或者不開心的事情時,要盡快脫離這種狀態,并且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直面困難,勇于去做,才能取得成功。
今日分享的書《活出最樂觀的自己》[美] 馬丁·塞利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