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近迷上了一個健身軟件。軟件上全國各地的達人每天在發各種健身的狀態。打開主頁,倒立、一字馬、腹肌占滿了手機屏幕。
他們每天發的健身餐低脂低油:雞蛋、蝦、牛油果、全麥面包,大紅的番茄、青蔥的生菜。我誤以為自己進了一個健身教練專用的軟件。
后來我仔細看了很多人,他們有一部分確實是從事舞蹈或者健身類的職業,但是更大一部分是各行各業的從業者。
可能一天吃了一頓健康餐便拍了上傳,也可能他的腹肌就是這個市方圓幾十公里最飽滿有形的。但是互聯網就是有這樣的集聚放大效應,首頁上最熱門的健身紅人們,齊齊聚在一起。
我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原來比我們美比我們有錢的人,真的比我們要努力。
軟件上隨處可見的小句子是這樣的:“自律給我自由”“哪是我們天生如此,不過我們天天堅持”“每塊肌肉都要計較。”
看著滿屏的美好肉體。我嘆了一口氣,這哪是美好的肉體,每一次流汗苦苦堅持的背后,都是滾燙熾熱的靈魂。
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靈魂的樣子。它對自己有要求,它追求美和勻稱,它不向生活妥協。它想就算年齡在上漲,但是寄居的皮囊要時時保養,維持年輕的樣子。
2
我從小學畢業開始一直是一個小胖子。沒有外界監督,甚至意志力都是薄弱的。但是對比自己是有進步的。
每當我穿著運動衣褲,運動鞋,把頭發系起來,在蒼茫的夜色和泛紅的城市夜空里,去操場跑圈兒。
或者打開軟件,看一眼男身女神們,然后自己做半個小時的訓練的時候。心里充滿了成就感,感覺自己不僅健康,而且渾身充滿了活力。
逛街的時候店員不再說“這件小號你穿不了”,而是說“你的身材真好”;低頭看自己身體雖然還有贅肉,但是線條一天天浮現。
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開心和成就感,在那一刻真是愛煞了自己。
健身不是可有可無的標榜,它是很大一部分理想的自己。
3
王瀟是大家都很喜歡的一個勵志女神。她大學讀的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畢業以后在中央電視臺播音。
在鏡頭面前面無表情地念了幾個月稿子以后,明白了這絕對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她聽過話劇,癡迷到沒有辦法。知道話劇雖然喜歡,但是沒有辦法謀生。后來她考了人民大學的研究生,研二創業。
現在她的個人品牌叫“趁早”。最近她一直在組織馬甲線大賽。把喜歡她的粉絲聚集起來,把磨練身體變成了一項眾人參與的事業。
她是一個五歲孩子的媽媽,將近四十歲的她穿著比基尼在海邊,微風吹起她的頭發、穿著健身服在健身房揮汗如雨地舉鐵。
線條明顯、曲線動人、圓潤性感,身材好過了二十歲的小姑娘。
4
很多人說在美國和歐洲,越是富有的人越是身材好。在快餐和牛羊肉盛行的飲食文化里,能夠養成運動習慣嚴格控制飲食的人,一定是不隨波逐、對自己有嚴格要求的人。
而窮人意志力薄弱、整天吃快餐垃圾食品。肉體竟然也成了階層區別的一個標志。
一個美好的肉體里,一定有一個熾熱堅持的靈魂。這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才能抵抗住地心的引力、工作的繁雜、還有生活的瑣碎。
篤定地堅持,守住腰線,守住臀圍,對啤酒肚、妊娠紋、水桶腰說不,向馬甲線、小蠻腰、人魚線招手。
想看一個人靈魂的樣子嗎?看看他的身體吧。
圖片來自keep,謝謝你的點贊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