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秋分將至。
經(jīng)云:至則氣同,分則氣異。是說冬至夏至前后的氣溫相差不會太多,基本在同一水平上下波動。春分秋分前后的氣溫則會升降分明,氣候會出現(xiàn)明顯的差異。
從天文地理的角度看,冬夏二至太陽直射南北回歸線,進退之間以至日對稱重合,故前后氣候相同。春秋二分太陽直射赤道,白天黑夜等長,陰陽平均,過此則向相反方向轉(zhuǎn)變。秋分后天越來越短,氣溫越來越低,陰氣越來越盛。北半球一直到冬至陽氣才開始向北回歸。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如果四季是個周而復(fù)始的圓周,把圓周分為上下兩半,就會出現(xiàn)兩個分界點,秋分就是右邊這個分界點。左邊的分界點是春分,春分到秋分,天氣由寒轉(zhuǎn)熱,氣出于天;秋分至春分,天氣由熱轉(zhuǎn)寒,氣入于地。這個轉(zhuǎn)變特殊在不是漸轉(zhuǎn),而是頓轉(zhuǎn),昨天還很熱,今天就會突然很涼,氣溫可以相差20度,這就是分這個節(jié)氣的特異之處。
秋分到寒露十五日,分為三候(五日為一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雷因陽氣生發(fā)而出聲,秋分后陰氣漸盛,故雷始收聲。二候中“坯”為細土之意,言蟄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以細土將洞口封住以防寒氣入侵。三候“水始涸”是說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分不斷蒸發(fā),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明顯變少,沼澤及水洼處也逐漸干涸。
這是一個質(zhì)變的開始,秋分告訴我們,從今天起天氣就要不斷變冷了:從寒露到霜降,然后進入凜冽的寒冬,由小雪、大雪,經(jīng)冬至到小寒、大寒。正所謂履霜堅冰至,真正的降溫就要開始了。
五之氣(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厥陰風(fēng)木。五之氣,春令反行,草乃生榮,民氣和。當助金收降,蓄水涵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