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這個名字是在當時拼盡了全力以為高考就是全世界的那個畢業季起的。那時候的我們單純地想要表達自己對文字的那一點無知的愛慕。身旁是我一直覺得文字表達很美很動人的朋友,我們帶著單純得求知與欲望想要為自己的愛好尋得一個出處。
我身邊的她轉過頭對我說:“嘿!給自己起個筆名吧。”
“就叫拂曉”
“為什么是拂曉?”
“ 因為太陽破曉,天亮了。”
當初的我們,有著一股沖勁,熱血氣昂。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我以為我熬過這幾個月就天亮了。于是我便滿腔斗志,有著不大不小的理想。
后來,6月8號我人生的第二個轉折。在我無意識的情況下就悄然定格了,7月份成績出來,我走向了第二條路,往后我便再也沒有用“拂曉”這個名字。我覺得破曉了,天并沒有亮。那年是2012年,整個網絡都在傳播的世界末日。
再后來,我平凡的人生又有了第三次轉折。是的,在這一天的往后兩年內我沒有認真看過一本書,沒有用心做過書摘。從此我的大學生活就變成了徹底的兩點一線:上課——宿舍!我好像已經忘了當初那個北緯40度,東經117度的夢想了。
到今天,重新用回“拂曉”已經是2015年10月30號了。三年多的時間,我用頹廢來成長、用失去來學會擁有、用放棄來學會珍惜、用沉默來喚回覺醒。我失去很多,甚至常常在想這三年多我過得再充實些,然后我可能會參加很多社團活動,于是我整個大學期間很大部分時間就是在社團活動中過去了。失去三年多有用的時間,用來給自己的精神沉淀、給心靈的一個解脫也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到今天我重新抓起筆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心是安靜的。安靜得我會覺得我整個身體變得很舒心。所以,就算失去了一些都不必太過于可惜,因為有失必有得。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你只是在學習著另一種東西。比如:給自己的身心進行一場洗禮。放棄的前提是:不可忘了最初的自己,更不可忘掉自己 最初拼命追逐的東西。
相信我,也相信自己。失去了的有一天會從另一個地方重新擁有。我最終沒能實現我那北緯40度東經117度的小夢想,此刻它正躺在我的右心房對我眨眼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