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污染
2002年的春天,先生摩托車上馱著我與女兒疾駛在兩邊綠樹成行蜿蜒曲折的回家路上,我叫女兒看道兩邊的樹木,田地里的春苗,樹上的小鳥…,讓女兒領略壞境的美妙。
女兒看著看著發出感嘆:“媽媽,你看,河里流淌的是可樂。”
我與先生的好心情,讓孩子的一句話一掃而空。
河里的水卻如可樂一樣,還發出刺鼻的氣味。我與先生早已習慣,人最可怕的莫過于久在其中還不知其味,還想教給孩子去尋找美,發現愛。
河里污染的水從城里,從遙遠的市里流入我們鄉村,侵染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吃喝,我們的呼吸,都已受到威脅。
此時的我們,租住在別人的一間房子里,衣食已經無憂,住行還待擴展。
我們亦是俗人,幾經努力住進了三室兩廳的大房子。在我心里,只希望有兩件間平房足矣。但過日子是兩個人的事,依著我就是不求上進,不知奔日子。
我們一家困在這大房子里,缺這沒那,我心里還是知足的。
等慢慢銀子不再匱乏,先生是一物質中人,我家開始各種東西充棟。我一再警告先生,能少買的就少買,能不買的就不買,銀子雖然不再緊張,可也不能揮霍。
人們的欲望是個無底洞,當銀根不緊時,人們就會抹臉弄發,一身光鮮,開上豪華轎車,住上高樓大廈,一個小家,天天往外提若干袋垃圾,吃的得一袋袋提家來,還有無盡的副食,喝的不再僅限于水,還要加什么飲料,酒水,用的不再滿足于基本所需,以穿為例,還要穿的高檔,讓人另眼相看,高檔還不止,還要經常更換,讓人眼前一亮。行的既有自行車,電動車,大人的,孩子的,還家家都有小汽車,不止一輛,還三五年一換,男女一出動,后面就拖條黑尾巴(汽車尾氣)。
我們看環境污染,看霧霾,更多的人把矛頭指向亂排亂放,企業是黑,是得眾仇敵,可沒有需要,就沒有殺戮。如果人們都物欲極低,他們的產品往何處銷售,何來這么多污染。
就像人們仇恨那些搶人,偷人來賣器官的罪犯,如果沒有人們得了病,拼命的不想死,拼盡全力,幾十萬的高額懸賞,鬧著要換什么肝啊,腎臟啊,誰會鋌而走險去賣器官。這一切都源于人們無盡的欲望啊!
天天喊著口號,努力上進,爭做人上人,人上人意味著什么呢?占用更多的資源,滿足私利,為所欲為嗎?
真正的人才,是有所擔當,不只顧眼前利益,著眼于未來。
污染來自地球,不是天外來物,既然是來自地球,就能有法在地球消解。污染治理對國家來說是賠本的買賣,污染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國家總會想出辦法,拿出策略。國家政策我們不能左右,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從自我做起。
想起早晨的故事。
早上,先生去早市買鯽魚,一連幾個早晨都沒買到,先生覺蹊蹺,詢問攤主,攤主笑到:“買鯽魚嗎?你可得早來,有一夫婦天天都早早的把鯽魚買走了。你猜干什么啊!人家買去放生。每早晨這對夫婦得花七八百呢!”
于是,腦中出現了一副圖景,夫婦二人把魚兒放入污水當中。夫婦期望著這些魚兒能把污水變清,流水不再腐。但魚兒在水中可能沒活幾天,又被人們打撈出來,進入集市。
這兩天,我看先生又買回了鯽魚,我想,這對夫婦的資金肯定已經透支。那一小片污染的水,得不到活物,形不成循環,又回歸昨日。
污染從地下侵入地面,從地面進入空中,形成霧霾。當污染在腳下,我們視若無睹,在周圍我們視若無睹,但當它化成一股妖氣,讓我們連呼吸也不能暢快,我們還視若無睹的話,我們離滅亡真的不遠了!
我們不是國家政策的制定著,不能左右國家的投資,治理方向。
我們眼下能做的可能就是,少用一個垃圾袋,少買一件衣服,少弄一次頭發,少開一次車…,這些或許有用。
減少一次需要,就減少一次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