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是初次接觸樓市的普通人且資金不足,認知缺乏,打算投資50萬,現在擺在你面前有兩個選擇:A選擇回報30萬,自有資金回報率30除以50=60%;B選擇回報100萬,自有資金回報率200%。
相信很多人,毫不猶豫就選擇了B項
以上全錯!
現實世界的邏輯是:高回報率的投資往往風險巨大,且發生概率很低。
2元買彩票中獎500萬這種事只有在媒體中才會頻繁發生,真實世界中是極少出現的。
在房產投資中,投資率回報巨大的房子,一般都是“鬼牌”。例如大面積、拆遷房、高層復式、兇宅、戶型畸形、送地下室、路旁有高壓線等房子,買來的時候價格非常低,一旦漲起來,收益非常可觀。但普通投資者認知有限,尚未建立成熟的價格評估坐標系,貿然進入,很容易“洼地”變“坑地”,套牢幾年。
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房產是中規中矩、確定能賺錢的,哪怕賺得不多,只要賺錢了,后面就有機會滾動資金,繼續建倉。所以應該選擇主流的房產,容易升值套現。
資產價格就是對風險的定價,風險越大,價格越低;風險越小,價格越高,投資就是用風險置換收益。
風險高,意味回報的發生概率低;風險低,意味著回報的發生概率高。普通投資者,應該舍棄風險,換取相對確定的收益。
收益=回報率*發生概率
我們替換一下,現在你有90%的概率賺30萬和10%的概率賺100萬,請問你又會選擇哪一個?
這時,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A
樓市團長曾經講過:普通投資者,累積現金的前期階段,相比回報率,概率更為重要。因為高概率意味著可以反復操作,滾動投資,復利回報。
有90%的概率賺30萬,那么我們只需要連續做4次就有可能獲利120萬,比追求10%概率的100萬容易多了。
因此,在樓市投資中,人生第一套房一定要賺錢,追求確定性的回報。只要賺錢,你就能一套變兩套,兩套變三套,從此走上了裂變之路。
如果第一套不賺錢,那么自己也會心灰意冷,從此看淡樓市,家人也不會支持你繼續投資,你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如果第一套虧錢,還背著債務,后面你更沒法玩了。
只要籌碼未輸光,就能繼續等待機會;如果籌碼沒了,就要下賭桌了。
從正面來看,現實中第一套賺錢了有什么作用呢?
這時,你的父母會贊賞你,甚至他們會把多年積蓄拿出來給你運作,身邊的兄弟也會籌資跟你一起買,幫你過橋。最后整個家族幾乎人人一套房,真正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我們都知道,帶領軍隊有一個原則:初戰務求必勝”,第一次打勝了,士氣大振,后面就非常好辦了。
但這還不夠,第一次勝了,有部分士兵會認為是偶然因素,但如果你接下來連打三場都是勝仗,那么所有人都會對你充滿信任。信任意味著你能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
既然概率重要,第一套一定要賺錢,那么哪種類型的房產比較確定能夠賺錢呢?
為了套險,樓市團長投資思路并不追逐熱點區域以及短期回報。而是在低估區域購入單價足夠低的大面積。通過未來城市價值的發展和輪動補漲,依靠長期的堅守來獲得幅度比率上的增值回報。資產組織的航母,主要是以大面積低單價為主。
在一線城市貸票、房票珍貴的前提下,大面積意味著一套等于兩套,一次貸足幾百萬。(所謂貸票,就是央行規定個人同時在供的住房按揭不能超過2個,也就是用一個少一個,稱為貸票。房票,一般是限購城市的說法,例如深圳家庭限購二套。不限購的城市,有錢就能買,房票無限)
但是大面積、低單價是以犧牲一切來換取高回報率的,它不適合資金缺乏、認知不足的普通投資者。
如果90平剛需戶型二手房3個月能夠賣出套現,那么大面積就要6個月以上。
大面積、低單價流派以犧牲流動性,甚至犧牲一切來滿足漲幅,用6個月來等候相同口味買家出現,并且面積大導致總價高,供樓壓力也相應加大,普通投資者能不能長期持有等到暴漲那一天,也是一個問題。
那么普通投資者適合哪個流派呢?
樓市團長認為是:剛需上車流
剛需上車流派,大部分選擇符合以下條件的房子建倉:
1、住宅
2、90-110平三房
3、地鐵或交通干道沿線
4、城郊結合部
5、新盤或次新盤
首先,你投資的必須是住宅
普通投資者剛入市的時候,很容易被樓盤銷售忽悠買公寓,甚至商鋪。
認為公寓很便宜,并且包租,甚至租金幾乎抵月供,還貸沒壓力。
殊不知,你是月供沒壓力,但是你的公寓從此就趴在那里再也不漲了,一個月收個幾百兩千的租金就像大姨媽一樣求租客交租,什么時候才能收夠100萬的租?而旁邊的住宅蹭蹭地漲上去了,一下子漲了100萬!
那為什么住宅漲了,公寓卻很少漲?
1、住宅是民用水電,價格便宜;公寓是商業水電,費用高昂,遭人嫌棄
2、公寓交易稅費非常高,轉手困難
(那些說稅費由買家負擔,賣家不用考慮的人應該去補補奧派經濟學)
其實如果沒有稅費,賣家可以賣得更高,稅費屬于交易成本,它阻礙了流通性和溢價,導致公寓不好賣,也賣不出高價錢。
3、公寓政策風險大,打擊中
4、公寓很難落戶口,很難享受房子背后的醫療、教育等市政資源
5、公寓的包租,其實是一種旁氏理財騙局
理解這個騙局,先來看一個常見的分紅保險理財產品:
每月交3萬元,交夠十年,你可以從第二個月開始每月領2000元分紅,領到60歲退休。
實際你每月交3萬給保險公司,然后他們每月從你3萬里面拿2000出來給你作為分紅,另外2.8萬他們拿去投資了,來去都是你自己的錢。領到60歲,其實越往后,錢越不值錢,十幾年后,2500元是非常小的數目,現在青菜都要差不多5塊一斤了,那時青菜估計得20塊錢一斤,豬肉100元一斤。(別慌,那時月薪也會通貨膨脹到3萬,所以日子還能過,2003年深圳華為的畢業生工資是3500,2018年是2萬,通貨膨脹是長期的,通貨緊縮是短暫的)
公寓五年包租,一樣的道理,你一下子給了幾十萬首付,然后開發商說3000元一個月包租五年,實際上他們2000元租給商戶,然后從你首付里面每月再拿1000元出來補貼夠3000包租,剩余的錢他們拿去投資了。開發商只求公寓脫手,回籠資金,五年之后包租期滿,就沒人理你了。
6、公寓很難三成首付
(房產最有價值的不是房產本身,而是它背后的長期、低息貸款。通貨膨脹長期持續,債務不斷被稀釋,投資樓市我們賺的最終是金融的錢,不能貸款7成,不是優質資產包)
這時有朋友就反駁:你說不要投資公寓,但是這幾年它也漲了啊!
對,它是漲了,只是漲得沒住宅多。
貨幣洪水來了,牛屎也會漲價,什么都漲價。
那為什么商鋪也不能呢?
因為商鋪能不能賺錢,要看馬云爸爸的臉色,網絡購物對零售行業的沖擊非常大。
除非你是在七八線的小城鎮,否則不要商鋪,小城鎮物流不太發達且商業超市不多,人們還停留在實體購物的階段,商鋪勉強能收點租金,但是收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一年收3萬租金,賺60萬也得20年,太慢了,還不如投資一套住宅,幾年就賺60萬了。
商鋪不是人人都需要的,但住宅是。
現階段中國樓市投資靠交易獲利,而不是收租。
樓市團長在年輕的時候,也曾過過一段收租的日子,但是收租其實很累,租客不但欠租、拖租,偶爾還會半夜打電話給你說哪里漏水了,空調要修了…
總之,收租只是減輕月供壓力的一種方式,但不是我們投資的目的。
既然是投資住宅,那為什么是90-110平的三房呢?
一個城市的所有房產其實一直處在交易置換的周期之中,只是快慢的差別,并且他們房產的置換模型是一個類金字塔模型。
每個一房、二房的小房業主其實都是潛在的賣家,賣掉小房置換大房,從下往上置換。追求更美好生活是每個人的夢想。
如果你買了小房,將來二手市場上競爭對手就非常多,賣不起高價錢,但如果你提前買好三房,一步到位,不需要換房了,不光省事,還能就等著下面一房、二房的一堆人賣掉房子置換上來、從中獲利。
這就是為什么小城市樓梯房、小面積房子遭人嫌棄的原因,因為人們紛紛賣掉這房子,去買花園電梯三房,改善居住。在小城市,沒有外來人口的前提下,投資樓梯房賺不了大錢。
但在一線城市,投資樓梯房可以賺錢,因為樓價非常高,外來人口多,樓梯房價格偏低,大把人愿意接盤。
至于選擇地鐵沿線的城鄉結合部,是因為這些地方往往還不被人關注,市場交易不充分,價格仍然處在洼地,但地鐵一通或城鄉結合部一瞬間變成城市的時候,價格就會迅速補漲。
市區核心地段,因為看房的人多,買賣頻繁,價格其實已經充分反映了價值,獲利空間不如城鄉結合部。
樓市團長曾經說過:當一項資產的價值已經反映在價格上,那么直接回避然后尋找下一個洼地。
最后講一下為什么選擇新盤和次新盤。
成熟投資者,為了博取高額回報,往往會選擇舊盤,甚至兇宅。別人不敢買,他們敢買,一旦成功,就是翻倍的利潤。
但是這種“鬼牌”操作難度大,不適合普通投資者,因為你很難評估這種房子究竟是鬼牌還是一個“坑”。
所以,普通投資者為了追求確定性,建議選擇新盤或次新盤,這種中規中矩的房子不怕賣不出去,大把接盤俠。
如果你已經擁有了人生第一套,正在苦惱怎么一套變兩套,走上裂變之路,請關注“樓市團長”公眾號,留意更新文章《怎樣走上房產裂變之路,一套變兩套,兩套變三套》
多看買房經歷以及研究選籌貸款,也許對你投資邏輯的提升有幫助,歡迎關注公眾號:樓市團長或添加團長個人微信號:dz81230 (免費領取大pos機、洽談合作、轉發本文然后添加樓市團長好友,即可三天內獲贈第三期分享資料:歐神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