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的政績,看上去很漂亮,但它也是政績的毒品
由于局里查獲的吸毒人員少,在黑龍江墾區公安系統排名靠后多次受到領導批評,克山公安分局局長李某暗示干警可以采用找人冒充吸毒人員完成案件指標,部分干警、協警通過給好處費的方式讓不吸毒的老百姓冒充吸毒人員,編造吸毒案件26件。黑龍江省九三農墾法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齊齊哈爾農墾公安局克山公安分局局長李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法制晚報2月4日)
吸毒人員少,本是件好事,但在克山公安分局卻成了“壞事”,因為上面下達的案件指標無法完成,在公安系統的排名就要靠后,這對單位的一把手來說簡直就是限制了政績。然而,同在一個系統環境里,其它排名靠前單位的案件指標完成情況也并不是什么秘密,因而,克山公安分局局長李某暗示干警找人冒充吸毒人員完成案件指標,也是一種環境里的條件反射現象。
公安系統查吸毒人員,就像貓抓老鼠,發現一只就要抓一只,這是分內之事。然而,到底存在著多少只老鼠,這不應當指標化,一切必須實事求是。其中的道理并不復雜,如果人為設下了指標,表面上看起來全系統都在全力運轉,但這種運轉卻是一種社會資源的空耗,對公共資源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而與此同時,人為設下了指標,也就等于開啟了“有罪推定”的按鍵,這與法治精神不符。
另一方面,查獲吸毒人員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往往預示著一地治安綜合治理的基本情況,作為當地百姓來說,當然希望抓得越干凈越好,但百姓要的是實事求是,而這樣人為設定的指標,本身就是一種拍腦門想當然的產物。如果說真的湊夠了指標數,那便是當地公安系統漂亮的政績。但應當認識到,這樣的“政績”會讓百姓誤讀當地的治安形式,產生誤判后的心理擔憂,從而更會產生巨大的不安心理,這是最大的負面效應,當然也是一種地治安的破壞。
這次,黑龍江省九三農墾法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齊齊哈爾農墾公安局克山公安分局局長李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對李某的依法判處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但這并不是問題的根本癥結,問題的根本是那個“案件指標”,如果這類“案件指標”還在以各種變形的方式衍生著,就還會出現貓養老鼠的奇葩政績生態。
因此,廢除那些人為的“案件指標”,將公安系統的政績觀擺在實事求是的位置上,上級部門對于公安系統的日常工作,既不能搞指標化,也不能搞戲劇化,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讓百姓有實實在在的感受才是真,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當然也是法治社會的根本。虛偽的政績,看上去很漂亮,但它對于社會公共安全心理來說,也是一種帶毒致幻的罌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