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轉化隱性知識為思維模型?
【書籍】《好好思考》 成甲
【片段】“五星筆記法”挖掘隱性知識
【R】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筆記才能更好地轉化隱性知識為思維模型呢?
“五星筆記法”,用筆記挖掘隱性知識!
過去很多年,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人人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也做過不少筆記,但是除了事后查閱方便一些之外,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在思考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一次演講或一篇文章的底層邏輯時,我突然發現,過去我做筆記的方法效率很低的原因是有一個誤區:我以為做筆記就要記下重點的句子和觀點,以便提醒自己,強化記憶。然而,這根本不是做筆記的核心,做筆記的目的不是記錄下別人的想法或觀點,而是要借鑒別人的思想和做法,改進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尋找解決問題更有效的策略。
換言之,做筆記的目的不是記錄別人的知識,而是尋找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完善你思考解決問題的知識體系。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設計了一個全新的做筆記方法:五星筆記法。
五星筆記法
所謂“五星筆記法”,就是每次做筆記之前,先畫出一個五角星,每個角代表一個問題,一共五個問題,我做筆記的過程就是回答這五個問題的過程。五個問題回答完,筆記才算做完了。
這個方法背后的核心原理是,別人說出來的東西,你就算記下來,也還是別人的知識。我們只有對別人說出來的東西進行二次深加工,把別人的知識放在自己的知識體系里,把那些啟發和收獲與自己的經歷、接下來的行動相聯系,才能真正從別人的做法中提取精華。
【I】
1、 什么是“五星筆記法”?
“五星筆記法”是好好思考的作者成甲總結的一套高效記筆記的方法,在聽講座、記會議紀要或者聽課等場景,我們可以通過回答五個問題,挖掘隱性知識背后的思維模型,并關聯實踐落地。
2、 “五星筆記法”有什么價值?
“五星筆記法”可以用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可以讓我們快速理解一篇文章或者一個講座背后的底層邏輯;二是指導我們總結提煉分享者的思維模型,讓隱性思維結構化模型化;三是讓我們關聯經驗和具體未來行動,學以致用。
3、 如何使用“五星筆記法”?
以一場講座為例,采用以下五步讓“五星筆記法”落地:
1)預判核心內容。主要指分享者主題、目的。提前預判主題或者目的,會讓我們迅速建立與分享者同頻,并建立起基本的背景知識。
2)記錄講解邏輯。幫助我們從分享者的分享內容跳出來,從密密麻麻記錄分享者講了什么跳出來,以一種批判性思維的視角,評判分享者采用的是歸納還是演繹的大邏輯,在講解的時候是否存在邏輯謬誤。
3)記下疑問和啟發。批判的聽分享者的內容,是否存在疑問;記錄靈光乍現的啟發,這些啟發有可能關聯了其它的經驗和思維模型,事后回顧會很有好處。
4)提煉思維模型。很多時候分享者并沒有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方法論或者模型,有的時候講的是一個故事,有的時候就是一段普通的話,我們要學會提煉出方法論和模型,并將方法論和模型盡可能的關聯自己過去的經驗。
5)變成具體行動。設想提煉出來的思維模型或者方法論可能會用到的場景,記錄下來,設置具體的行動目標,并給出完成日期。
【A】
A1-反思過去的經驗
??? 這讓我想起了過去大學聽作家余華講座的經歷。《活著》的作者余華來重大做講座,大師開講,內心激動且澎湃。我拿著小本子,將余華老師講座上講的每一句金句都工工整整的記錄在小本子上,當時感覺特別有道理和收獲。講座完畢,現在回想起來,我已經記不住任何余華講的金句了,只記得會議廳爆滿,座無虛席,但是我并沒有得到什么實質性的收獲。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 ? 計劃將“五星筆記法”應用到未來混沌大學的聽課中。我買了2019年混沌商學院的會員,每周都會聽一節視頻課。以前聽課都是記重點和啟示,如果分享嘉賓有講具體的模型,就記下來,如果沒有,是沒有深入挖掘的。
? ? 下周再聽混沌的課程,我會用“五星筆記法”做筆記,將筆記本分成五個區域。首先,在筆記本的最上面記錄本次講座的主體或者目的;其次,在筆記本的上方記錄作者講的邏輯,是用的歸納法還是演繹法,演繹法的三段論是什么,論據和論點是什么;再次,在筆記本的最左邊,記錄下一些讓我受啟發的點和關鍵詞;再次,我會在筆記本的正中央總結提煉作者分享的方法論模型;最后,在筆記本的最下面,我會留出一段空白,撰寫A1和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