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忐忑的時代,大部分人的內(nèi)心也變的忐忑了,隨著物質(zhì)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世界隨之瓦解,亦或者說,以前溫飽尚未解決,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忐忑?如今卻不同了,有吃有喝還不錯,向往追求更高享受的高級動物,想法也就增多了。但想法與現(xiàn)實沖撞,人類則開始忐忑不安了。
人類的歷史上似乎還沒有過這樣的情況,多于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一個國家,叫中國人。在這個國家國力變的空前強大的時期,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農(nóng)村城市,不分貧富官民,總而言之,幾乎集體陷入了一個終于崛起后的大國的焦慮,忐忑的年代。
當前社會下的矛盾真的不少,那些吃飽了撐的沒事干的人中郁悶的也多了起來,他們往往在自己的角度去審視這個社會,但是問題在于,他們用自己的利益去衡量一切。他們由于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滿足不了自己所想得到的利益,就滿眼挑這個社會的不足,又拿不出合理的解決方式,于是成為了一群看客,對不平的事往往沖動,群體性暴政盡顯。
當今的社會,復雜程度之深,我們在打開國門之際,不僅迎來了先進技術與管理,并且西方光怪陸離的社會不良現(xiàn)象和物質(zhì)利益至上的價值觀也隨之而入,使得人們的思想更加復雜,更加難以辨析,更加迷糊與忐忑。
在現(xiàn)今,僅僅吃飯,穿衣,住房的簡單需求層次已經(jīng)滿足不了我們了,我們的忐忑之心全部來自于比較,為什么他比我好,為什么他吃的比我好,穿的比我好,住的比我好,這些奇異的思想使得人們認識不到了事務的本源,總是在表象中攀比。
往往他們并不清楚,他有個好爸爸,他的爸爸也有個好爸爸,往上推,必定有一輩是窮者,但是那位窮者十分努力,使得后代輕松,這也使得別人的起點就比你高了。
當然,有人說比較的意義在于奮斗,有競爭才會有斗志,所以這樣的問題往深處思考沒有什么大的意義。到了今天的物質(zhì)水平,人們追求的并非是物質(zhì)了,而是要求平等與公平,所以他們抨擊的不是富人,而是那些不勞而獲的人。當然,有可能他們也想不勞而獲,但如果這么去想的話,一切問題將毫無意義。
現(xiàn)在的一代,是無需販賣道德經(jīng)的一代,人們早已經(jīng)成為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的忠實信徒,成為順其自然的思想信徒。
原子先生
筆于一個陽光明媚的晚上 2016.4.10北京